浅谈学困生的个别引导教育方法 明金秀 (四川省茂县河西小学 623200)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向,他们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样的一些差异就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人们对“平等”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人们越来越深入,尊重个人的人格发展潜力。对于学校教育,不让学生留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助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对象不能仅限于少数几个“学习优等生”,而是应该是学生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 首先,尊重爱护每位学生。对于学困生,作为一名老师不应该由于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就不尊重这些学生,甚至是对这些学生产生偏见,将这些学生孤立起来,认为这些学生无药可救,成为影响班级整体成绩的人。相反,对学困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这些学生,关爱这些学生,深入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学困生,要注重挖掘学困生的优点,并且以其自身的优点,逐渐克服其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改进其它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另外,教师还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谈话、谈心的方式,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并在谈心的过程中,积极鼓励这些非正式群体,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引导数学学困生积极进取。 其次,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任何一个学科的课堂上,都习惯以教师为主。教师完成了知识的输出,学生完成知识的输入,但是,知识输入的效果显然不甚理想。因为数学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学科,它讲究举一反三。但是在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学生们学习太过呆板,不懂思考,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学困生学习的效果将会不太理想。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些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持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圆锥》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阶段,对于重难点已经明确辨析,学困生已经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且明白自己所学习薄弱之处,将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此时其他学生来进行问题的剖析和讲解,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并且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除此之外,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在通过课前预习,在课上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向其他同学进行系统介绍和讲解。因为学困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可以分模块让每个同学负责不同的板块的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以上案例可已看出,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完全可以承担起知识点自主探究,知识点讲解的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一种模式下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而且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们自信心,逻辑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 最后,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家长在其中始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学习或者成长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联系,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做到课堂内外教学情况的有效衔接,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帮助这些学生进一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