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明金秀 (四川省茂县河西小学 623200) 注意力集中是儿童记忆、想象力、观察力、思考能力的重要素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应具备积极主动、认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小衔接中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集中力,也叫注意力,是一个人在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上的精神状态。在小学时期,对孩子进行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则会出现作业马虎、做事粗心等问题。幼儿园是由家庭教育向公众教育转变的时期,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依靠父母的支持,又要依靠教师的协助;注意力集中是所有脑部思考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儿童的行为、人生乃至终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打下基础。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幼儿专注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案例情况 张君君是幼儿园大班新来的小朋友,因为平时活泼开朗,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但有时候他也成为老师眼里的“烦恼”孩子。在老师开展绘本活动中,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参与,只有君君动来动去;窗外边的鸟儿叫了,他先伸长个脑袋去看,然后突然站起来大喊“大家看,外面的小鸟在唱歌!”老师让他坐下,他在座位上一会儿玩弄手上的笔,一会儿玩玩橡皮,实在是没玩的就咬咬手指头。课上其他小朋友们都完成自己的作品,但君君在座位上边画边玩;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喝水;老师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放学,君君还是完成自己的作品。放学后,老师回想君君近期表现,意识到这是小朋友专注力较弱的表现,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幼儿园如果没有培养好小朋友良好的专注力,将影响幼儿日后行为和生活状态。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持续性较差。工作时断时续,工作时玩耍,经常工作到很晚,不容易分心。(2)范围较小。粗心大意,速度慢,重复次数多,对细节的辨别能力不强,造成效率低,容易出现疏漏。(3)集中性差。课堂走神,在座位上坐不住,经常扣手,玩橡皮。(4)对外界刺激抵抗力弱。外界稍有动静就忍不住扭头去看,甚至会激动开心地伴随肢体动作。 二、应对措施 第一,要强化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例如,在指定的时间里,让孩子们按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课程的教学,把固定的时间定为数量,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制作图画。如果孩子们能集中注意力,教师会给他们一些鼓励(表扬、抚摸、小红花等等)。 第二,创造一个可以让你专注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图画时,应该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不要在课堂内外活动。另外,要注意调节室内的灯光,温和的灯光可以帮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给孩子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第三,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多个事情上,会极大地降低他的注意力。比如,在图画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上厕所,喝水,要有条理的教室纪律,要专心地参加各种活动。 第四,组织孩子进行「自我约束」游戏。在多刺激条件下,可以有意识地设定某些情景来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比如,如果能让孩子安静的在长椅上待一会儿,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的赏赐。 综上所述,专注力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而专注则是靠耐心培养的,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受到干扰,没有足够的保护,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渐渐消退。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我们要坚持在日常小事中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作为幼儿教师就该透过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去深度挖掘事物的本质,根据问题本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助力孩子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让我们在幼儿成长的汪洋里,化成指引方向的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