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把羌文化融入课堂 明金秀 (四川省茂县河西小学 623200) 羌族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双重影响下,其深厚的历史和价值正在逐步被其它民族所取代,面临着“边缘化”和“失根”的危机。作为羌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学校教育在继承和发展羌族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羌族小学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羌文化得以传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羌文化课堂教学是学校有计划、有计划地把羌族各种文化内容和教室里的各个元素结合起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促进学生对羌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使羌文化与课堂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羌族文化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羌族文化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羌族文化的内涵、理论依据、价值、原则和方式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期在理论深度和实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羌族,让学生了解羌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介绍羌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风土人情等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组织了几次“走进羌村”活动,让学生参观羌族博物馆,了解羌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通过参观,学生对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羌文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羌文化进行探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可以采用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羌族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在讨论中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如:我在教《古尔邦节》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了解我国的古尔邦节吗?”这个问题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对羌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我在教学时也给他们展示了一些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建筑和文化生活方式,通过小组交流、相互交流等形式,让他们充分感受羌文化及这些服饰、建筑及其艺术魅力。 第三,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因为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所以要把这方面情况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 如:在教学《羌笛》一课时,我问:“你知道我国有什么节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春节。”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它代表了新一年的开始。”孩子们脸上都露出激动和欣喜的表情,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春节的来历。 但我却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春节的来历,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我把目光投向课堂中间那些调皮的学生,微笑着告诉他们:你在课堂上已经做了回答。 这让我感受到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同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得到教师积极的鼓励、引导和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与自信。 第四,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先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他对所了解的家乡风景名胜的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其次,我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孩子们展示羌族传统服饰和他们所创造的羌族文化生活方式。 如:这一课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尔邦节时羌族人们所穿衣服的样子,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家乡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它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我国唯一幸存的古代民族之一。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区域,他们被称为“三北”人民。 羌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的语言也有独特文化:有羌方言,无羌文字母,其语言为彝语。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迁,羌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作为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和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把羌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