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与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技巧与能力
                                          谢涛
                              (四川省松潘县中学 623300)
   
【摘要】面对着初中繁多的课程、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习相对于大多初中生而言显然是吃力的。在初中,学习要良好势必需要学好数学,学好数学要紧的是在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解题能力。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过程中,中学数学老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提高。注重从学生数学知识的全方面掌握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解题能力;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9)02-0083-02
  一、立根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中出现的定义、概念、公式、性质等皆为解题所需的依据。教材章节选取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典型案例,值得学生反复推敲、不断钻研。然而,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的学习。对于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不重视案例的学习,导致做题时无从下手,要么生搬硬套公式要么乱用概念解题,要么知识点记得不牢固,忘记答题要点。有些学生出于基础薄弱,计算频频出错。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和无理数时,无理数是有理数系扩展到实数系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对这些概念不清晰,处于模糊状态。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未能够拿下这些在试卷中的送分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透彻,继而把教材内的各知识结合、梳理,构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渐进步,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二、注重运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所包含的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像运算能力不好的人,数学成绩肯定也不会很高。要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关于各种运算的相关概念以及运算公式等。比如,应该让学生多记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像常见的勾股数、三角函数、平方立方数等,学生应该对此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进行更好、更快的运算。其次,在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算法的训练,从提高学生的准确性与速度性入手,这样才能为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打好基础。最后,对于一些题型的特定运算方法应该有所总结归纳,对于一些常犯错的题型、没有思路的题型应该记录下来,在平时多看多总结。
  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如果学生缺乏相关逻辑思维的锻炼,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对解题的步骤和思维有所了解。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研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举一个贴近日常的例子,有一群人去旅游,其中男生戴的白色帽子,女生戴的红色帽子,男生所看见的白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数量一样,而女生看到的白帽子数量是红帽子的两倍,请问这一群有多少人。这个例子非常贴近实际,通过列方程组(1)x-1=y→x=y+1,(2)x=2(y-1)→x=2y-2,最后可以得出x=4,y=3,一共7人。在解决这个例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给学生解答,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之后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指正,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能力,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凭教师的讲解还不足以让学生掌握要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习惯,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对成绩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要及时给予帮助。以此来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化,所以就数学学科来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课堂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8 + 1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