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语文课堂个性预习和有效研读的分析 袁萍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726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个性预习和有效研读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让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预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找到重点内容,划分文章结构,理解人物、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实现文章的有效研读,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预习;有效研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9)08-0019-0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个性预习的重要性,个性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教授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文章的有效研读,提升学生对于文章主题、修辞手法、真情实感的认识,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树立预习意识,把握研读时间 个性预习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建立预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时间进行控制,让学生能够文章的有效研读。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新课的知识进行素材搜集,学生能够自行搜集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1],对文章的基本信息进行掌握,进行生词的注音、段落的划分,加强对于文章的认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进行限定,让学生有意识的压缩预习的时间,提升学生的思维速度。 比如,在“大禹治水”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习工作。学生能够结合家庭作业时搜集的素材,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知识,并能够对文章的生词进行注音,如“治、洪、害、姓”等生词,之后可以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并思考“洪水有多大?”、“治水结果怎样?”等问题,并思考“大禹治水”在中国史上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完毕后,讲述西方神话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让学生对比并进行思考。 二、教授预习方法,确立研读目标 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合理设置研读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预习工作,问题难度要适中,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并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章标题进行切入[2],思考标题的含义,之后可以观察文章的体裁,是属于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寓言,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观察文章的语言,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路,推进个性预习的工作,抓住文章重点,提升思维效果。 比如,在“将相和”中,学生能够结合预习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在读文章标题时,容易产生疑惑,什么是“将相和”?之后可以对标题进行拆解,“将相”代表将军和大臣,“和”代表和睦,学生会升起更多疑惑,是什么让他们走向和睦?之后,学生能够通读全文,并划分出文章的结构,从蔺相如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退让、辩解与宽容,从廉颇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步步紧逼、知晓真相与负荆请罪,让学生跟深入的理解人物的魅力,了解文章的结构。 三、引入朗诵环节,养成摘抄习惯 文章的朗读与阅读,是预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从字里行间找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行信息的摘抄。在个性预习阶段,教师在学生预习结束前,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诵,要求学生做到读音正确、读法流利、不添字不漏字[3]。如果体裁为古诗词,教师在学生朗诵前,可以进行示范,让学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进行平仄的划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章的摘抄,记录感人的语句,标出各类修辞手法,提升预习效果。 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发音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读出“双桨、白塔、四周、环绕”等词语,在预习阶段,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默读,并与小伙伴讨论不认识的生字,并思考“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等问题,最后,让学生进行朗诵,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在“悠闲自在”的氛围中进行讲课。 四、建立评价机制,检测预习效果 教师在学生预习完毕后,可以对学生的研读情况进行测试,使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即时评价。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尤其是在用心预习后,教师的提问需要覆盖绝大多数学生,并给与大多数学生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大声夸奖学生,并使用“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提升表现力,如学生回答错误,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比如,在“三顾茅庐”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刘、关、张三人的性格特点”,并对诸葛亮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各人的表现,看出任务的性格特点,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以及尊重,以及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而张飞则是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关羽属于人狠话不多,从人物的侧面描写,能够看出诸葛亮的大才,知晓人才的难得。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个性预习和有效研读的作用,通过树立预习意识、教授预习方法、引入朗诵环节、建立评价机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何雪梅. 刍议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 [J]. 读与写杂志, 2019,4(11):87-88. [2]李海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预习的的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6(34):92-93. [3]马化佩.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实效性 [J]. 教研, 2018,12(47):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