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运动会改革
刘小平 云南省昆明市
学校运会既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事,也是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学校运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具有检验、激励、宣传、导向的作用,具有弘扬体育精神,使学生对体育更既有亲合力,有助于加强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目前就白汉场中心学校情况,真正爱校运会的毕竟是少数学生。原因是多数学校的校运会在项目设置上只有竞技体育项目,而且具有一定竞技体能的学生屈指可数,于是大多数学生只能作避上观,校运会成了少数体育尖子生的表演舞台。大多数同学要么没机会参加、要么对校运会根本没有兴趣,于是就对校运会漠不关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态 ,校运会必须改革,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校运会呢?经过额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是:“举办校运会,必须育人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力争让那个学生都参与到校运会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校运会“。具体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勇于改革和创新精神
要改革农村小学的校运会,使之更好适应全民健身素质教育要求,就必须做到举办校运会应以育人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冲破旧模式打破老套路,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探索新路径,设计和采用新方法,使校运会做到全校参与、人人参与,使校运会才能成为广大学生喜欢的校运会。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就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都具备以下开展好校运会的优势。
1.可供自制校运会所需器材的木料多,如:废旧桌椅、竹、藤、沙等随处可取。
2.学生人均运动场面积大。
3.校外可开展的项目多,如:登山、越野跑、游泳等
4.民族体育得天独厚,如:铁环、板鞋、陀螺、高跷等。
常言道:“学不是办法,干才是出路!”尽可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是开展好农村小学校运会的重要途径。利用大小山坡可开设登山运动;利用草坪可开设例如前滚翻、后滚翻等技巧项目的竞赛;利用木材制成板鞋、高跷、陀螺等器材,可开设相应的项目。总之,只要你肯开动脑筋,农村学校运会缺器材、比赛项目单调、内容枯燥等现状就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农村小学校运会同样可以办好、办出特色。
三、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竞赛的公平性
农村小学一般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或者空缺年级,如果不同年级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和利用同样的标准来评比,对低年级的学生就很不公平。如果这样发展,高年级同学极易产生骄傲情绪,不求上进等消极心理,低年级极易产生悲观情绪,产生自卑感,积极性受到影响等,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比赛方法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呢?具体的做法是把校运会比赛项目设计成以下三类:
1.是与田径、体育教学内容“体质标准”民族体育项目相结合设计的个人项目,例如50米、400米、50米滚铁环、立定跳远等,学生人人参与,跨年级不分组,按得分论“英雄”。比赛时尽量把实力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比赛,以“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来评分,以体学生成绩评分表为依据,根据每个学生的比赛成绩和相应的年级评分表相对,查处每个学生该项的得分,最后按每个学生每项得分来录取各项的名次。
2.是与田径、民族体育、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的集体项目:例如100米滚铁环接力、100米板鞋接力、50米踩高跷接力等,每个班的每个同学均能参加,具体做法是平时体育考试、“体质标准”检测摸清楚各种有关比赛项目的平均成绩、平均每秒跑多少米等数据,根据掌握的数据确定各班不同的起点。
3.与校传统项目、民族体育、校外项目相结合设计的“放飞希望,挑战记录的项目”,学生自愿参加,人数不限。放飞希望,挑战记录(第一年的记录由平时体育课、“体质达标”检测得出。)比赛时尽量把实力相当的安排在一起,学生是哪个年级就挑战相应年级的记录,挑战成功就发给证书,并把本人得分(个人项目得分的两倍)计入本班的团体总分,不成功的则发给鼓励奖。
通过校运会的改革,白汉场中心学校校运会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农村小学优势得到发挥。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为了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校运会备受学生的喜爱,收到了全面而综合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