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宁忠花,云南省曲靖市
摘 要: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要具有开放和实践的特性,其内涵在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内在统一。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还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在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四个角度,阐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标;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与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成功实施。新课改、新课标与新高考为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正发生着鲜为人知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政治教师要积极反思过去与现在的教学,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高中政治教学观;其中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政治教学“生活化”。简言之,就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认知实际联系起来,以实现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如何使学生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新要求
(一)深刻领悟新教材内容
新课标与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炉及成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更新换代,新教材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以及贯彻落实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为配合新教材目标的实现,教材有意识的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为使学生能成功消化、吸收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深刻的领悟教材的内容,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学生只有深刻领悟了教材内容,才有可能真正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标与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成为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改革的动力与源泉。新课标要求政治教学与学习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政治学科是关于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其抽象程度高、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其单纯的知识记忆意义不大,关键在于内涵的理解与观察、操作的实践。因此,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思考、分析、操作以及实践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加深对客观规律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新课标更加强调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或分析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形式,它贯穿于整个政治教学过程中。为增强上述形式的运用,教材增加了多种开放性问题,进一步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潜力发掘、探究、实践和思考能力等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分析与实践要求的增加,就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进而加强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政治课堂教学终极目的不是习得“内容”“案例”本身,而是习得“内容”“案例”之后更为有价值的东西。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当前固定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和发掘现行教材外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创设实践化、生活化的教学情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把实际生活问题、现象搬进课堂,将政治教材内容通过实际的生活问题、现象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再次深化、巩固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情绪上予以感染,在学生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会和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客观规律,进而学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变换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空间或位置,不容许学生乱说或者乱动。学生在这样相对封闭与固定的环境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因为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交往空间以及思维想象空间,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通过创设相对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来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场景中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以往政治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释放,促进学生思维想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把课堂改造成半圆形,仿造“圆桌会议”的形式来个“尽情言说”,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变成一次访谈,老师充当主持人,而学生充当嘉宾或观众,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共同畅谈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与问题。在这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间的交流更加真实,师生间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按照新课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要求,政治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学方式要由传统的师生传授向对话、体验和探究的教学方式转变。
1.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共同主人,在共同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双向交流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与同伴的“对话”获得生活智慧以及人生体验。比如,在“一国两制”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讲授。
2.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主要是通过使学生亲身感受某一事件的过程或问题的存在,以获得相应的认知情感。方法之一,就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汲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再现给学生。比如,在劳动合同制度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发达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展实地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学生对前后几年由于劳动合同制度的不完善等而引发各种纠纷和事件的对比和分析来发现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性。
3.探究教学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探究教学方式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价值规律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鼓励或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从市场中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等来看价值规律的作用。学生经过实际的调查后会发现,由于品牌、种类和销售时间等的不同,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有很大不同的,经过对这一实际现象的深入分析,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形成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四)加强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与拓展,它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实现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桥梁。因此,应鼓励或增加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会和走向生活。如:课堂教学前,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参与调查、参观和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感受和体验联系起来,达到巩固、深化与内化所学知识的目的,也可以使理论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实际经验财富。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政治理论以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这是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没有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但政治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新课标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政治理论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只有让学生切实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获得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艳芳.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1).
[2]任仁.新课标下中学政治教学中情境设计的特点[J]基础教育参考,2009,(08).
[3]吴秀芬.谈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4]郑楚彬.如何成为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新型中学政治教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2).
[5]艾志娟.新课标背景下对政治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6]黄小春.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的现状与反思[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