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杨素华 四川省岳池县
在素质教育、新课程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千方百计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创新能力。为此,仅我意见,如何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敬望老师们指教。
一、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年、月、日”的印象,我以一张日历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先看年和月,再看月和日的关系,把观察与分析、交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归纳出“1年=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等规律性的知识。在学习24时计时法,教师在教学时要从现实情景入手,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就能感受到12时计时法有时不能完全适应生活的需要。通过同桌的合作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24时计时法的产生和24时计时法的价值,这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了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来,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除了进行引导外,还要加强两种计时法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切实掌握24时计时法。如:
12时
计时法 |
下午
1时 |
下午
2时 |
下午
3时 |
…… |
晚上
10时 |
晚上
11时 |
晚上
12时 |
24时
计时法 |
13时 |
14时 |
15时 |
…… |
22时 |
23时 |
24时 |
在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实际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又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要学生通过已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在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并对平行四边形特征有所了解后,教师向学生引入了“割补法”的概念之后启发学生讨论。在同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巡视。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抽取几名学生演示计算过程,在得与自己的讲解相一致,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前提即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根本是看其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①教师将合作学习当做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未分清合作学习使用条件与范围情况下盲目使用合作学习;②在合作过程中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与调控,学生只是自觉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难免流于形式,未产生实质的效益。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一定的使用条件以保证其实施的必要性,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调控,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然而就是在应该使用合作学习的条件下,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略合作学习的这一重要环节,使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保证合作学习确实起到思维资源共享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时间上应作周密的规划和安排,为合作前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其次,还应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做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合作前独立思考的目的和价值,营造“积极思考、善于合作”的氛围。然后教师应对思考的内容作出具体要求:1、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并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2、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自评;3、在对问题形成一定见解后思考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上述三点,学生合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更能在讨论、交流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从而避免了合作的随意性。
三、对合作质量的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正如案例2中那样,教师在学生合作不习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告诉学生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还应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对问题更进一步的挖掘。为达到合作指导目的,教师应以1、首先环视一周,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了解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总体状况,然后对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2、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因此当个别学生有问题请教时,不给予个别辅导,而是将指导的“特权”下放给合作的同桌或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在课内或课后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3、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某些问题时应介入小组活动并提供建议和更有效的合作方法。如果问题是普遍性的,那么教师应暂停学生活动并给予示范。4、在表扬中要善于运用某些行为方式的学生或小组,从而强化他们的这些行为。表扬能起到“观宗学习”和“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即使未受到强化的其他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并模仿这些正确的合作行为。
四、对合作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检查是对合作学习中的肯定和意见,其意义在于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以最终落实。为了突出并强调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评价时应首先对在指导中所记录到的情况进行描述,如告诉学生他观察到多少人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多少人采用了社交技能,从此未对学生进行强化和暗示。其次,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应体现小组成就与个人成就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对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再对个人评价划出等级。使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完善合作技能,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空、适时、适度地进行,同时还需指导、检查和评价三个环节中予以落实,才能切实保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