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朱燕辉  四川省岳池
初中思想品德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感悟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中知识的传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任务。在教学每个环节中要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感知,要充分深入地反思如何指导,只有做到认真,环环紧扣课容,才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精彩的课前导言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兴趣的心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导言中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导言的启发,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接受新的知识。如:“自然的声音”(八年级下册),我曾这样引导: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保护自然,环境才会优美,资源才会旺盛,人类才会存在;如果环境被破坏,资源就会枯竭,地球要哭泣。通过这样简短而有趣味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受到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良好教育。进而一篇引人入胜的新课《人类的朋友》(八年级下册)开始呈现在每个学生的视野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学生默读课文后),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艺术性的纠正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最后一段,从中知道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导言的设计应根据学生心理实际,通过听、看、想、动、说来进行并用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体悟,表现思想品德的能力。所以说,导言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认识,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保证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校周边有些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讲一些空洞的人生观点,就是说些大道理。在学生学习中反映出讨厌思想品德课的现象,把思想品德课当作“豆芽课”,上课时就精力不集中,也用不着思考、探究。见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认识,思想品德课包含着讲些道德、品行、人生价值观点、自然等内容。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上好思想品德课,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师生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师生观,以“人”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热情高涨,求知欲强,特别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宽,在他们身上有无穷的学习潜能。而教师就要加强“导”的办法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单向的讲解、灌输就会转变为双向的师生互动。教与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德国)说:“教学是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设计一堂精彩的课时目标,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况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如在教学《法律的尊严》(初中思想品德全一册)时,激励学生整体感知自觉用法,知法守法,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懂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形式多样的方法抓住学生思想品德、求知欲的心理特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通达各种方法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造成学生知识悬念,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新知识,清除他们厌学的心理。诚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尊重、关爱学生,提高认识,构筑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如沐春风”的教学环境,用艺术的教学、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才会使学生乐学在思想品德课中,才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探究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旧的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明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注重学生素质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民主法制观念,具有崇高的道德观念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及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观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动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在教学《公私之间》(八年级下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放手让学生自由说或同桌讨论交流,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因此,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知道了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1、合法合理性。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力加以限制。除此之外,以任何理由侵犯个人权利的做法都与宪法精神相悖。2、公共受益性。公共利益的受益范围一般是不特定的多数的受益人,它不指向某一特定群体,具有全民性和群众性的特征。3、公平补偿性。当个人的正当权益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得不做出生的牺牲时,应该得到必要的补偿,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4、公开参与性。政府在公共利益名义下所进行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公开透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听证权等权利的有效行使的标准。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文明,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公共利益的维护离不开每个人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在教学活动中要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大胆质疑,在争辩问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引起他们认识的升华。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既有利于创新自己的见解,能用新知觉去认识事物,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究、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习惯,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创新是很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发现、探索、总结、创设新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有主动探究性,创新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展现。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8 + 17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