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花卉”教学
周姗 四川省岳池县
为了更好地体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精神与要求,充分体现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主要造型艺术语言为学科结构的基本范畴的、新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特色,在教学时确立面向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审美,爱国的情感教育,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美术教学,我以陶冶情感,加强心灵美的教育教学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
在教学“学画中国画——花卉”(九年制小学第十一册)时,我着眼于意画教学。写意花卉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丰富着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着人们的情操,深受人们的喜爱。告诉学生写意画又称意笔,主要特征是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它要求笔墨技巧与造型相结合,既有笔墨的情趣又有恰到好处的造型,达到以形写神或遗形写神的目的。在写画时,一是临摹,通过临摹的技法(1、可以通临;2、可以局部临;3、可以对临;4、可以背临)。二是写生。写生是面对生活的一种直接对景摄取造型的方法,可以通过速写,抓住瞬间即变的形态,或慢写以了解具体结构,得到第一手资料,增强感性认识。三是默写,默写对中国画创作来说是前提,画好花卉默写是很重要的,默写的重点不一,方法多样,就要靠平时多观察,多记忆,多练习,多默写,可以增加艺术想象,以创造出比生活更美好的艺术形象。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默写,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月月花”(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2)每月花的名、形,再看此时校外田野盛开的花……写意花卉多以不同形式的点为主要方法,但更多的则是以点、勾结合。勾,大多用草勾法,它是写意画表现白色或浅色花卉常用的一种方法。点法,则要求方法多变,以点出各种形体和质感。如戳点、直点、卧点、捻点、揉点。点,大都用来画不勾墨线轮廓的叶子、花瓣等。一笔点出有浓有淡,或包含轻重、复杂的几种色彩,可以充分表现出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和体积感。如“水仙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特征。在白色鳞茎的中间,生长着茂盛、狭长的叶子,叶子顶端向四方延伸。长着黄色碗状花蕊的白色六瓣花朵,绽放在叶片顶端。枝株显得格外挺拔、清雅。(出示水仙花写意花卉的图片,小学九年制《语文》第三册“月月花”),真乃是“一月水仙清水丽”。又如何花,让学生回忆荷花的形。荷花、荷叶在七月的荷塘,绿色浓重而硕大的荷叶,娇艳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草绿色的莲房周围,迎风开放。在默画时,学生可以泼墨法,大笔蘸满水墨纵横挥洒,使大而浓重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整个画面点缀得生机勃勃。比如下图(给学生做示范):
图(1) 图(2) 图(3)
图1、线的运用:浅色花轮廓、狭长的叶、挺拔的叶,点叶后趁湿加的叶脉。
图2 点的运用:点花的花瓣,花的叶、阔笔的荷叶
图3、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颜色浓重,水份充足的荷叶。干笔、湿笔结合的枝干。
在教学画花卉时,我给学生讲清画面上哪些地方宜用线表现?就是在一般浅色、白色或大花多用线表现。有进挺括、狭长而密集的叶,也用线表现。有时点完叶后,用线勾出叶脉。一般花茎也宜用线表现。那么,花卉中哪些地主宜用点?一般来讲叶子多用点或阔笔表现。花头有水,色融接,渗化感的也用点表现。
为了扩展学生的视野,我激发学生把看到的花卉的不同形状说出来,然后我给学生们巩固。比如,S形的构图,它具有曲线美。把花卉的起止和视觉重点放置于图画的十分之三处,在国画理论中称国“三七起手式”。在画面的组合还要有大小之别,多少之分,有高有低,有直有横,画面显得活泼而有生气。在横倚画中主要的花枝资态在画面中画有变化,大致为上挺、横倚、斜插和下垂四式。(指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的“国画花鸟”十二期 4~17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按《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多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要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美术教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