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杜黎黎   重庆市合川区
摘要: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创造能力  培养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做法
一、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根据小学教学实际,主要培养以下四种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问的处理办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2、 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逆向思维由于朝着与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因而它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将教材里的因果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在看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小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上的小石子放进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水没过了他的手指。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 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直觉思维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使它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题直接猜测课文内容,是训练直觉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做法。在教学《达尔文和小松鼠》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马上猜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达尔文手口小松鼠交朋友的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达尔文饲养小松鼠的事;还有的说……教师不马上对学生的猜测内容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
二、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没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现以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范围,指导他们自觉地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对学生不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介绍依稀饿有关的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要有目的。只有了解明确目的,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使人的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有新意义的目标。
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景、物、人、事,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外而内,或由整体而局部;反之也可以。因为观察点不同。一般来说,观察分空间或时间两个角度。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是动态的观察。当然,动中也可以有静,静中有可以有动。
观察要有重点。在对事物有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重点的确定要根据目的而定),抓住事物的特征,做细致的观察,有时要做反复的观察。
观察要有比较有联想。俗话说“边看边想”。“想”,指的是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和相信就没有创新。而只有把比较、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对所观察的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加以分析,从而比较争取地认识并且反映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学生的创造力。
三、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大学者,没有哪一位不重视“问”和“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改革教学方法,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8 + 23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