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解疑成为主人
马晓琴 新疆乌鲁木齐
我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个学生走进校门前,脑海中浮现各种各样的图案。过了一天,从校门出去的时候,所有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种图案。看到这幅漫画,我的心为之一震,马上联想到我教育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事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无不让所有老师深思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个人称学习为学问,不无道理。我们常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这一“问”就是开山的斧、深耕的犁。学生有疑问,说明他们是在主动学习,“问”也是主动思考的前提。孔子曾说:“疑是思子源,思是智之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离开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活动将一事无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其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失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教会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能质疑课本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想学习技能。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保护学生好奇心理,培养质疑意识。
我认为在第一学段,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强烈的质疑意识。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一、二年级小朋友不会提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做到敢于提问。有了质疑的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调动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可能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通过提倡、鼓励、引导,是学生对质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敢问”到“善问、会问”是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去及时的总结质疑的方法。
二、善问会问。
第二阶段是教会孩子如何质疑,让他们知道要在课文的什么方面去质疑。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质疑:对课文的标题质疑;对课文的开头质疑;对课文的结尾质疑;对课文的关键处质疑;对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对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对课文的中心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的质疑;对课文某些看似是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等等。总之,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不少的,学生在阅读是应用这些质疑的方法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问、会问只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第三阶段就是解决谁来解疑?我们不能停留在学生质疑,老师解疑这个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要走出这个误区。培养学生解疑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突破口,和学生共同筛选出具有共性、特点、符合教学要求,富有求异创新的问题一起来进行探讨。捕捉智慧的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发潜能,对自己比较好奇的问题就可以自己思考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知识(总结学生成果)的作用,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这样长期的训练中,学生将会真正的学会学习,而这种学习方法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用。
四、教师的评价要正确、具有方向性。
为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评价与课堂教学要有机结合。特别强调评价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从而更好涤活化、优化课堂教学,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
真正有滋味、有意义的人生,是在创造过程中体会的。我的心中常常想起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看客可以毁了他自己,一群看客可以毁了一个集体,一带看客可以毁了一个民族!”何为看客?我的理解就是从来不知道思考的人,子曾经日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就从质疑起航,从解疑获得航行中历难和快乐,用亲切、真诚的态度和评价,与孩子们平等的相处,激励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的去感受快乐,享受快乐,也让我们的教育达到更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