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操作能力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操作能力
自学文  云南省玉溪市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数学认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原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具和动手操作学具等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我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小硬币拿出来,在桌子上摆放好。同伴互相说说看到什么,学生一听说是让他们动手掷硬币了,再加上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当时就高兴极了。掷硬币总的产生两种可能性:正面和反面。这节课用游戏法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很轻松的把知识掌握了。
2. 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空间图形知识。
  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之内容向来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为困难。但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而学生学习认识图形到掌握图形特征到计算图形,学习的效果总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立体图形学生能根据条件想象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的更是位数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动手操作环节。
例如,教学“长方体”时,先让学生用一张纸折一折长方体,观察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把长方体打开看看,现在立体图形变成平面图形。学生能较好地灵活掌握知识,其大部分学生学得死变成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课堂效率也很高。
3.动手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如果我们都让学生去自己动手,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得出结论,学生就会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这些知识,大脑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的大脑会积极的参与思考,学生的思维过程会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个正方体,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怎么做,要做几个面,每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大小一样的面。这样一来等他把长方体做好了,对于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也就掌握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4. 用演示法学习概念。
   数学教学离不开概念,教学时应注意操作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果我们能使教学充满色彩,那么我们就初步具备了感性材料,这是再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实践证明:借助演示教学法,能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全班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动手剪一剪,看看能不能把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以前学过的图形。学生边思考边动手画,最后动手剪终于通过自己动手发现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做一条高,然后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体形,然后把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和原来平四边形的 面积相等,而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而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这样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使得知识内化。
  再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比较小数的大小,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道理,学生可能学不懂,可以用人民币,它们分别为一角的一张,一元的一张,。一角=0.1元,一元=1.0元,一角<一元,所以0.1<1.0,通过比较,学生就很容易得出一角和一元谁大谁小了,这样就省去很多讲解,又可体现直观教学的效果
5. 重视动手操作过程中语言表述。
在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把操作的结果,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加困难。比如:在教学比多少时,让学生在第一行摆了3个五角星,在第二行摆了4个三角形,一个对应一个,这时候学生发现三角形比五角星多,就要让学生说出来,谁比谁少,少多少。谁比谁多,多多少。学生就会说:三角形比五角星多,多2,五角星比三角形少,少2。
总之,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欲望,才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想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有效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操作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好方法,让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9 + 6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