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体课件备课应注意什么?
——《党旗耀中华》党史讲座反思
包佳曦 陕西省合阳县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我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学党史、忆党恩、热爱党、跟党走”的党史专题讲座,题目就是:《党史耀中华》。内容分为“党的诞生”、“救亡图存——国民革命、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建设 ——改革开放——民族复兴”三部分,把幻灯片(23页)中插入了7个视频(共计21分钟)、2个歌曲、1首背景伴奏、24张图片、2个图表、1个题材的3个文字型小材料——将视频、音频、文字材料和我的讲述,完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使本次讲座生动而不失历史感,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是给学生讲完后也发现讲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备课有关,那么用多媒体课件备课应注意什么?
(一)插入音频、视频时要注意调试和选择最佳格式,既能保证多媒体质量又有效节省磁盘空间。
课件中插入音频时要注意:如果做好的课件被移动比如:从电脑的E盘移动到F盘,或者是从甲电脑拷贝到乙电脑后,马上放映一遍,以防有的音频资料播放不出来,如果播放不出来,就重新把选定的音频插入预设的幻灯片中。用视频材料时要注意:同样时长的视频,下载的视频所占的容量比用数码相机录制的所占的容量小很多而且影像质量更好如果音频和视频都有,比如“嫦娥二号发射现场直播”——我从优酷下载的,时长3分47秒,格式是FLV,所占容量6.04MB;下载的“珊瑚颂”时长3分17秒,格式MP3,所占容量3.01MB。 “打长途” 用数码相机录制的,时长2分23秒,格式是AVI,所占容量179MB。前面三种不同格式的音频、视频所容量大小关系如下:
MP3的音频<格式为FLV的视频<格式为AVI的视频
如果电脑内存或U盘内存有限,那就要选择最小空间占用量的视频或音频。
(二)课前要仔细检查,避免因课件制作上的操作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上的缺失。
讲座结束时我才记起“改革开放”的成就中选用的“人民生活”这个2分23秒的视频资料漏讲了。之所以会将“人民生活”这部分漏掉,主要的原因是备课时没有在第20页幻灯片上建一个返回第19页(“人民生活”)的超链接,在课前的幻灯片放映检查时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所以课前要仔细检查,
(三)确保的材料使用要准确、科学。
(1)必要时要对材料形式进行处理。讲座中所用到的材料都是我从网上搜集的,但材料的形式并不一定都适合在讲课时使用。比如:在讲抗日战争时,我用到了1942年和1944年新四军实力及战绩材料:
“1942年底拥有82402人,33门炮,轻重机枪1721挺,长短枪47224支……当年做战1742次,毙伤14602人,俘虏8346人,投诚1740人,缴炮7,掷弹筒32,轻重机枪143,长短枪10272。我军伤亡5388。”;“1944年底拥有208100人,100门炮,轻重机枪3170挺,长短枪109583支……当年做战6582次,毙伤22219人,俘虏29126人,投诚1853人,缴炮119,掷弹筒314,轻重机枪739,长短枪313690。我军伤亡10672。”我讲课时就用了这段文字材料,念了前边忘了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材料被念材料干扰甚至无法保证准确地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由于数据比较多,文本形式不能直观的反映新四军在1942到1944年实力变化趋势,它没有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简捷,现将上述上述部分文字转化成表格、柱状图、曲线图以示对比。
项目 |
1942年底 |
1944年底 |
总人数 |
82402 |
208100 |
大炮 |
33 |
100 |
轻重机枪 |
1721 |
3170 |
长短枪 |
47224 |
109583 |
经过处理后的材料比一长串文字材料更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内涵。因此如果所用材料只有文本格式,那么讲授者本人就要利用操作电脑将文本格式转化为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直观的形式,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基本内容,深入分析材料,得出正确认识。
(2)对音频或图片材料配的旁白——背景材料——要做备忘,确保材料的准确性。
比如:“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时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跨越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越18座山脉、走过600里草地、渡过24条河流、作战300多次”——这两材料都是为歌曲《长征》配的旁白材料(我的解说)中的数据就必须要备份。因为精确数据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让学生感知红军反“围剿”与长征的艰险,体会工农红军不畏强敌,坚韧进取的崇高革命精神。正因为课前没做标记,在解说《祖国的庇护》的图片背景(课件上只有图片,背景材料需要我在讲解时补充)“2006年因地区骚乱和武装冲突,中国政府先后4次分别从所罗门群岛、东帝汶、黎巴嫩、汤加撤侨”只说了汤加撤侨,结果很有感染力的图片因为缺乏事实的诠释而显得空洞而没有意义,当然,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
(3)深入挖掘材料间的内在关系是科学使用材料的关键。如:没有将图片:《祖国的庇护》与“2006年5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国已经成立了一个为中国在海外机构和公民提供领事保护的联系会议机制。”这段材料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政府多次撤侨已向世界表明:只要海外华侨华人有难,祖国就会为他们提供庇护。揭示“只有强的国,才有安宁富足的家”的观点。这在讲述时只是罗列了两个材料,没有分析材料间的内在关系,更没有点到国与家的关系。这反映出备课时没有熟悉图片材料背景,没有深入挖掘选用材料间联系,材料间的联系没挖通,思路不清,主题点不透。
(四)场务方面:学校安排有场务负责人,他们要确保的是多媒体教室的电源正常、把我电脑上的幻灯片切换到投影仪,再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这些操作我不会。课前半小时他们连好电源,调好投影仪后对我说到课前他们给我把投影仪打开就行了,于是我就同意了。课前10分钟左右他们来了,可是先后来了3个计算机老师都没能把我的讲座内容切换到多媒体教室墙上的大屏幕上,我还以为是我的电脑有问题,就问他们要不要把我的内容拷到学校的电脑上,他们也同意了,他们就往学校电脑上切换,我就往u盘上拷,拷到一半电脑显示u盘装不下,他们也无法将学校电脑与大屏幕连接上,当第四个老师来查看时已经上课了,主持的领导也有些着急,已经催问了我好几次,好在这个老师一来,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我继续用我的电脑来讲。当主持人做了简短的讲话时,我发现我电脑的电源没插上,我赶紧就接电源,他说完我正好接完。学生的掌声响过后我还有点发愣,还问了主持人一句“可以开始了吗?”他给出确定的答案后我才开始讲了。如果在开讲前半小时我就要求他们给我切换到大屏幕上试播的话,当时就能发现问题,也能在课前解决掉,就不会有后来的紧张和大家的忙乱了。所以多媒体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内容,也要备好场务,备好场务是多媒体演示的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要求,而对于多媒体教学不仅要备文本教材,备学生,还应当备场务,尤其是教师本人在计算机操作技术方面比较欠缺时就要特别重视备场务,因为备好场务是幻灯片能够演示给学生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