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体育教学
沈超 新疆乌鲁木齐市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革后的体育教学应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最为重要,一名出色的体育教师要在课的安排上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感,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钻研教材,理解教学大纲,钻研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练的习惯。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体育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名成功的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更应该是一名艺术家。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课程,还应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这门课程,将这门课程的内容演绎的形象化、特殊化。
那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师是一名教授者更是一名引导者。
据专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绪高潮出现在课的开始和后半部分,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都必须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课的导入环节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如能设计和安排得富有创造性,就能带动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不一般的效果。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都十分广泛,因此,要想学生能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并一直保持,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课的结束部分要既能加深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印象,又能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同时,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走姿和站姿等),要灵活的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课堂中、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快乐、温馨,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不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固然需要掌握运动技能,但学生对这堂课连基本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了,那么这堂课只能是枯燥无味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体育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掌握运动技能。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还应培养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可以适当的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关的游戏及竞赛。比如学生在50米跑的练习中,可以贯穿一些跑的接力比赛,练习学生的起跑以及中途跑;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跳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在投掷的练习中,可以加入一些与投掷一些与投掷有关的游戏;在球内运动的教学中加入一些教学比赛等等。用游戏及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便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学的动作方法。
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故而采用情景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简单易懂,也能更生动的表现本课教学内容,学生易理解,也易掌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动技能、体会运动的乐趣。
在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并且集体意识有所发展,故而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些游戏或进行一些有规则的竞赛。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掌握技术方法及运动技能。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在课后也能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能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小学生自主能力差,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等一系列行为。体育课堂不同于一般的室内课,受场地、器材、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往往在上体育课时出现兴奋、好动等情绪反应。所以在学期初的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些体育教师认为“放养式”的教学便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不然,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课堂或课后自觉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能在集体的练习中体会团结、合作的作用以及带来的运动快乐。探究学习,则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去深入的理解所学内容,并能进一步的得到延伸、拓展。教师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应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钻研教材,理解教学大纲,钻研教法、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