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定量练习的时效性探索
冯培 重庆市北碚区
摘要:当下学校学生的体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在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处于隔代教育,家长外出务工。而对于一些住校学校的学生则更是要靠学校教师和班主任作全天的监护和教育,往往在这些背景下,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上发展运动能力和主动锻炼的意识缺乏,加之老师和家长的无法全方面关注,使得学生体能各方面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我提出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定量练习来通过量变促使质变的原理,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体能发展(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力量素质、反应素质、协调素质)的一般规律制定本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能,为今后的终身锻炼和学习工作打好身体基础。
所谓定量练习,在体能训练中以量的累积来达到质的变化,最终促使发展学生体能的方式,在一次练习中要求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动作练习,在练习中只要到达基本的动作要求,但避免出现错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数量的累积和对身体机能的不断刺激,从而达到发展体能的一种练习方法。
关键词: 体能 定量练习 时效性 探索
1、研究目的
结合调查研究和自身体验与教学认识,试图对学校学生体能训练通过定量练习过产生的实效性进行研究与讨论,为学校学生发展体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依据。
2、研究的对象方法
2.1研究对象
柳荫中学校初三、五班44名学生,男21人,女23人。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自身实践、自身教学实践
3、探索分析
3.1学情分析
调查班级属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三年级学生,男女比例适中,班级表现出极富个性特点的班级氛围,学生思维活跃,男同学好动,富有激情,容易兴奋,对事物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好奇心,但是好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女同学在运动能力方面表现为个别女生活泼好动,大部分则表现为不愿从事体育活动,在进行比较累或者是需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练习上会出现体能不支或是消极练习的现状。在初二期末体育测试中41%的学生达标,其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不达标占59%,其中男生54%,女生占56%,这样的数据在初一相比变化不大,但整体在提高,这可能是初二一年的练习以及学生自身体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缘故。
3.2目标设置
通过第一学期练习,到达达标率60%,第二学期练习,达标率80%。其中达标分为总分的70%。
3.3定量练习的布置
3.3.1练习布置依据
根据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学生要面临中考体育测试的要求;另外,14—15岁的少年是速度素质,协调能力,一般力量以及灵敏素质发展的 “敏感期”,可塑性非常强。只有在日常练习过程中注意以“小负荷,适宜量”的练习原则,循序渐进的刺激学生的机能,使学生身体发展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局部限制得到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3.3.2全年体能练习内容
练习任务 |
练习手段 |
量 |
1、全面练习,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能,
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利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的有利时机,着重发展速度、快速力量以及灵敏素质,
3、学会基本的跑、跳、投技术,尤其是中考专项技能的学习,
4、培养良好的练习作风和习惯,增强自信心,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 |
全年练习次数 |
110-160 |
80米以内段落跑
(90%-100%,公里) |
3-5 |
80米以上段落跑
(80%-90%,公里) |
10-15 |
耐力练习(公里) |
48-58 |
跳跃练习(级数) |
1000-1500 |
上肢力量练习(次数) |
640-1280 |
腰腹力量练习(次数) |
640-1280 |
下肢力量练习(次数) |
640-1280 |
其他项目练习(小时) |
19-32 |
达标测试(次数) |
10-15 |
3.4执行要求与评价方法
3.4.1执行要求
根据学生的身体现状与特点,尤其是男女同学的差异,引导学生努力到成目标,将每次练习的分组、分项,练习要求以及学生练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效果与学生的水平发展程度结合起来,实时视情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力争发现最适合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手段执行。
3.4.1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效果与练习态度以及练习的方法等方面,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的,积极的和激励的评价方式,同时要注重总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自己成长的地方和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位置。总之,要学生明白只有数量的不断累积,才有质的飞越,才能提高自己的体能,也才能使用未来发展的需要。
4、结论与建议
(1)、体能的提高不是单一素质提高就能实现的,建议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发展多方面的身体素质。
(2)、定量练习方法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建议对学生评价时多鼓励完成每次练习的目标,让学生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3)、任何身体练习的时效性都是需要不断印证和总结出来的,在日常练习中不断分析和总结,才会有更好的时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