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胡你色 四川省喜德县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常谈的问题。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使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一个个类似于冲突、悬念的主题故事,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周长的概念”时,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情景:课前准备一块没有包边的小镜子,这么锋利的小镜子怎样才能安全地使用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包边”,这样的设计从需要的角度唤起学生对镜子“一周”的认识,自然、直观、感性地建立镜子“边”概念中“周”、“边”的现实模型。
又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了使学生能很快记住小学点移动引起数的变化规律,我编写了这样一首儿歌:小数点,作用大,位置移动数变化。向左移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动一位,扩大缩小是10倍数,动两位扩大缩小100倍,动三位扩大缩小1000倍……学生边拍手,变有节奏地颂读儿歌,这样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具体的情景能给数学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一堂课我们都必须给它扣上“情景”的帽子。因此,我认为创设情景必须把握好两个“度”:第一,情景创设要适度。缺乏“适度”的限制,情景创设往往失之过滥;第二,情景创设要效度。缺乏“效度”的要求,情景创设常常会流于形式。
二. 将动手操作融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教学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二年级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正对学生的质疑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 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例如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在做应用题时,答句中的单位老是出错。比如:“小明应找回多少钱?”总是回答:“小明应找回3钱。”发现错误,我问学生:“你今年多大了?”学生答:“我今年8岁了。”“不,你今年8大了。”学生纠正“不,是8岁。”我不动声色,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问题:“你有多高?你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都一一做了纠正,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他们,笑笑,立即订正去了。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教师把错误转换为教学资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
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四. 加强心理辅导
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加强学习心理的辅导,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心理,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的更多的成功。
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点播、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解决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叙述,以理解题意,举个例子试试等等,办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给予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教授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伊发挥学生想象力合创造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