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提高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胡爱美 云南省曲靖市
【摘要】: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对话到讨论广布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也是这样。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课堂教学。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课堂讨论    有效性     策略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有效的教学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
如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自学、探究、交流和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倍受广大教师的“重用”。在这一背景下,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式教学方式更加为大家所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对课堂讨论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上充斥着种种不当的讨论,而一旦这样的讨论泛滥,何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积极意义呢?要么流于肤浅,要么虚张声势,甚至是课堂秩序混乱。这类不当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化学课堂讨论的认识较为肤浅。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小组讨论的认识和欠缺,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提高课堂效果的办法是师生互动,说明有些学生没有感受到课堂讨论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或者有些时候课堂讨论就没有开展。
2.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本身没有讨论的价值。仔细审视课堂讨论中的问题不难发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大多是随机进行的,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马上开始讨论,并没有进行预设或深思熟虑。一些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如问题过于简单,教材中可直接找到答案,或是问题难度太大,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思考性,却缺乏争议性,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本来意义。
3.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明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小组成员的组合还缺乏科学性的认识,若是自愿组合,学生只会把课堂讨论当成一种娱乐,而不会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 对课堂讨论过程缺乏合理地调控。其一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合理,往往是时间仓促,草草收场,没有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才刚刚开始尝试或还未进入状态,教师急于收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课堂的一种“装扮”。其二是讨论过程调控不当,在小组讨论出现矛盾时没有给予适当的调节。
5. 对课堂讨论的结论缺乏科学的评价。对于课堂讨论的结果,有些老师统统加以无原则的肯定,没有指出对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也没有指出错在哪里,使学生的学习收效甚微。另外教师没有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对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和调查,提出了化学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的一些策略: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优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选核心的、基本的内容组织讨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且现在班额一般都较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教学内容都纳入讨论之中。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单纯的化学事实或现象无须讨论,所要讨论的大多是化学原理、规律、应用等层面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教材文本后再确定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其次,要明确小组成员中的分工与职责。我认为课堂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组合也很关键,就目前的课堂模式看,化学课堂讨论主要为即时讨论,而并非整堂课的讨论,所以大部分老师都会选择前后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往往会造成小组成员发展不均,最后影响讨论的效果,所以,可以在讨论时将个别学生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除此之外,对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适时进行调控,既能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仍没有发言锻炼的机会,又能避免小组学习活动无组织,盲目性地胡说。
最后,讨论中要关爱、照顾后进生,结束后不能忽略学生的情感。课堂讨论中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思维慢一些的,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往往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还会误导教师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的特殊关照,也要教育那些思维较快、学得较好的学生,要关爱和尊重、鼓励自己的同伴。
在化学课堂上对于适合学生讨论的题目可以尽可能让学生来完成,让他们充分感受课堂讨论对他们带来的益处,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灵感得以突显,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观点,还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要正确定位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角色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做一个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一个审时度势的调控者,一个平等合作的参与者和评价者。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应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必须从教学内容中有效筛选那些有较大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那么什么是有较大讨论价值的问题呢?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该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易与其他内容混淆;三是结论具有多元性或争议性;四是该内容必须处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些教学内容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难以掌握。只有在在讨论中激发思维、形成比较,才能出成果,出新意。
其次,教师对将要进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进行学情预测。教师必须事先把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提出的观点,并预设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适时的点评与调控奠定基础。在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领,明确问题指向,规范讨论程序,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
第三,在讨论过程中,合理调控讨论的时间和节奏。有的课堂讨论一发而不可收,一节课过完了还没有讨论出头绪,也有的学生刚进入讨论状态就被老师强行中止。根本不能达到讨论的效果。所以如果是即时讨论,老师可以规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平等地参与讨论,并在参与交流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见解。其实,在讨论的关键之处,许多学生都在观察教师是否有进行评价的迹象。此时,教师不以权威的身份参与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另外,要在巡视中掌握学生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不同的思维方式、争论的焦点。
第五,在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而评价的深度不应当仅仅限制于“每个组都做得很好”、“每个组都完成得不错”等等简单笼统的评价,而应该对整个小组分工是否精细、合作是否友好、整体参与是否积极,甚至可以对某个小组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会在无形中增强小组合作的信心以及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对于结论多元化的问题,应特别表彰学生独到的见解和特别简捷的表达方式。
总之,课堂讨论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课堂讨论不仅是一种形式,它充实着教师的参与与学生的活动,它还是一个完善的课堂环节,需要去伪存真,存同求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如果能深入理解课堂讨论的功效,并将之付诸于实践,将有利于提高讨论式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0 + 3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