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
杨容兰 四川省岳池县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广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钥匙,《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使每个学生懂得自信并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应该是友善、宽容、激励、引导、公正评价性的,而不能讽刺、怒斥或嘲笑,只有在赞赏和鼓励的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在学习的兴趣中表现出探究、创新知识的欲望。为此,教师一定要倾注极大的热情,把每节课都当作自己的“血”输送给学生,用奉献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求知欲。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中的环境?仅我几点想法。
一、课堂激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从人们对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想要学习愿望,就会产生一种极高的情绪,鼓励他们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激趣这一环境能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也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把每个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个人情感,对学生就像自己的眼睛。在教学中要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分组来组织学习讨论,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采用让学生当老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没有了怕老师的心理和有了乐学的兴趣。比如,教师范读课文情节,启发学生理解课题;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担角色,让学生觉得老师也在与他们一起学习课文内容,在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如在学习《日月潭》这课时,教师首先以情激情,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那就是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展现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在朗读中感悟出文字的优美,整篇课文如诗如画。然后激发学生思考第三、四自然段中表现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教师带着鼓励,引导性的方法让学生释疑。这样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从而发挥了学生主动精神,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益,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表现出来。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新,探索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灵活使用教材,针对语文本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课内到课外,从词语到句子到段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判断能力,这也是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能诱发探究,能提高思维能力,在学生中又能起到主体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语文教学,坚持民主,启发诱导,变复现式的记忆力为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学生的阅读或分角色朗读,都需要他们自己的创造才能。当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发展时,老师再及时引导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才能使学生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教师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让学生在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良好的课堂教与学环境,本质上就是和谐的课堂文化,这种文化能体现出师生的情感交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知识要善于思,思中产生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有赖于自我的消化与吸收,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和培养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便根据本班学生不同认知水平进行辅导引导,他们需要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他们更充分的求知欲。另外,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学,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为他们自我表现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做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教,让其自学;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不教,让其独立完成。鼓励、尊重学生参与、动手、自理,使每个学生懂得自信并学会提出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让学生思路畅通,潜能开发,突破思维的常规和束缚。
总之,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争论、勇于争论、善于辩论、敢于释疑的环境,把探索、创新巧妙地贯穿在学生学习中,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意识,这样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