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 翔 贵州省黔南州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数学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方法,而当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是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探讨,并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什么叫做教学?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组成的有机体。什么又叫做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师将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以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的教学活动。现在的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心理上追求着完美、独立。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够明确、意志不够坚定、开小差等现象。对数学的学习一直存在有畏难情绪,再加上数学学习存在抽象性,造成学生不愿意或不想学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专心倾听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课时要学会专心倾听的能力。 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 想、 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指导学生上课专心听讲,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 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 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在阅读中受到启迪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在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因为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梯形转化长方形,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注意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 并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割、补、拼、贴,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学生学得轻松,掌握了学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堂引入要有新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新意,贴近生活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求知欲。心理学中讲,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要他对你所提的内容,所讲的问题,所展示的教具、课件等感兴趣,则会激发他的求知欲。为了让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我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了每一堂课的引入,让我的引入使学生感兴趣,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比如:讲负数时,我会先在屏幕上展示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的视频,同学们会感觉奇怪,今天是上什么课,怎么老师让我们看天气预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视频放完后,我才把气温统计表展示出来,进入新课。
四、合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主要体现在学的主体上。有了好的课堂导入,只是让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由于中学生存在有心理不稳定性,要想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我们就得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如:讲负数时,把统计表中的负数用红色绘图笔把他们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些数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数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用红色标示的数字上来。又如:有些同学保留着小学上课爱东张西望,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当我们发现后,可以通过放慢语速、提高声音、停顿或轻轻走到旁边提醒等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始终要保持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也是教学服务的主体。只有这样,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注重因材施教。
课堂练习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适当、恰当的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在了解学生基础的情况下,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给他们安排练习。所谓有针对性的安排练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安排相应的练习,这样让每个同学都能做对一些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练习的效果又能让老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讲解时更具有针对性。
六、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经过课堂练习的讲解后,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课程内容,学生基础,学生错误,安排课后作业进行知识巩固。当我们把作业全部批改完时,则会知道该课堂学生具体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错误类型、题型进行重点讲解,或个别讲解,最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的目的。
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数学学习的信心;让每个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抽象;让数学学习显得具体、实际;让数学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