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幼教中的“小学化”
吴艳 贵州省
[摘要]:
幼教形式的改革速度越来越快,在改革中,充当着“教”的主角们,对自己所担负的职责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过去“教”在课堂上大半时间,教师是“教”的主角;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幼儿教育以游戏活动独居。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幼儿教育也逐渐深入社会基层的各个领域,每个幼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没有改变幼儿胆小、自私、任性、不合群、好冲动的性格特征,而是变本加厉的铸就了孩子的不良性格,我们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中心,放手让幼儿大胆、自主、探索地进行游戏活动,享受游戏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就传统幼儿教学模式而言,幼儿教育“小学化”较为严重,几乎是按照小学的教学模式来教导幼儿,教师“教”、幼儿“学”,单单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忽视被教育者、或次之于教育者,这只能说明传统幼儿教育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幼儿的学习也随之偏重于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不能更好的深入生活。同时“小学化”教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制约幼儿智力发展,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更好的深入生活。这样的教学,是在抹灭幼儿的天真和好奇。
新课改以来,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其实,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便会收获友爱、尊重、宽容和同情。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更应该给孩子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比给他们任何财富都强,要教他们学会爱。首先得要给予孩子爱的心,并把爱意渗透在生活中,让孩子深得感受,铭记于心。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给孩子无私的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应扮演寻找爱并给予爱的角色。让幼儿从中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理解生活的不易,让他们长大后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生活,真诚的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何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和幼儿一日活动中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快乐。
教师必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抓住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故事、等方法导入。借助游戏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养成教育是目的,以引导、参与、互动为教学方式,布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词汇量有限,口语表达能力差等原因,有许多字、词都很难明白,要让幼儿更好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童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具有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在快乐的生活游戏活动中成为一个心身健康,人格完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