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课中的描写
孙燕菊 四川省岳池县
要体现作文教学效益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中所说的语言,应似一篇结合主题、语言通顺、层次清晰的作文,特别是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唯有这样,才会让作文课给学生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才会让学生陶醉在作文练习中。因此,仅我的观点谈谈作文中的描写教学。
一、情境导入描写概说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描写这一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这里说的描写,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让读者虽然没有见到被描写的事物,但通过描写的文字,却如身临其境一样。在写作理论中,也常用“描写”一词,但那个概念的外延比较大,如“人物描写”与“人物刻画”、“人物塑造”等差不多,是指作者用各种手段来表现人物。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描写”,外延比较小,是对人物、景物、场面等的具体描绘和摹写,它是和叙述、抒情一样的具体写作手段和方法。
在我们以往的作文中,叙述往往侧重于一般过程的记写,读者只能得到对事物的综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写侧重于形象的个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写出的作文难免生动、形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少不了描写,它的作用有:①再现自然风貌。美的自然景色、壮丽的山川风光,通过描写能够再现出来。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社会环境。由于描写有很多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知描写的重要性。
二、激发兴趣,掌握描写的对象和范围
文章(指我们写的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当是我们描写的对象。因此,“描写”可以分成人物、自然风光、社会或校园环境以及动物静物描写等。至于一篇作文中,什么需要描写,什么不需要描写,什么应当仔细描写,什么应当简略描写,那就要从我们所学的作文的实际出发,服从于主题,结合于现实生活。同时人物和事物是作文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目前知识段中可以从人物外貌(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心理活动、行为活动、声音活动等方面入手,能使人物跃然纸上。比如在《蜡烛》(八年级·上)中,作者把战地场景描写得非常感人。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这样对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殊的意义,烘托出人物精神境界,造成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抓住了富于特征的地方加以描写,把人物的身分和性格表现出来了。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求全面、周详,而要抓住特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富于特征的,能够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地方入手,才能把人物描写好。比如在《三峡》(八年级·上)中,作者就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把三峡的奇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因为人物性格总是要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通过描写他的行为活动,来展示他的精神世界。高尔基认为,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当然表现人物行动,除描写外,还有叙述、对话等)。比如说,一些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们的个性化的行动,是令人难忘的。例如,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关云长的“单刀赴会”,都是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的行动。自然风光是描写的又一个重要对象,在记游的文字中,总要描写山川景色,美丽风光;在其他记叙性的作品中,也总要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场所。可见,风景描写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记游类的文章,掌握描写自然风光的本身规律和人物刻画的特点,激起个人的写作兴趣。
三、掌握描写方法和技巧,是增强写作能力的前提
描写是使所写的文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在描写过程中需要讲究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描写技巧的高低,往往对文章的艺术性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描写常要设喻,使读者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老舍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但设喻必须精到,不精到,不必设喻。要切忌泛泛的比喻,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不广博,不易写出精彩的比喻来。”进行描写不仅需要设喻,而且力求精到,如果是人云亦云地设喻,读者会感到设有味道,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把班上某一个学生来描写,这就要引导学生要充分的观察,并且精妙地说出这个同学的下巴光如脚踵或头发如柳叶……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写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
精到就是要抓住特点,不是盲目地去设喻,去形容,而是以少胜多,恰到好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仔细观察,其实是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否则也就比喻不出来了。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为视觉服务,比喻得十分贴体,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用歌声的渺茫比拟清香的缕缕飘过,用名曲的旋律比拟画面色调的韵味,几种交错的描写,生动感人,情趣深远。这说明了作者设喻的富于创造性,也表现出了作者的高超技巧。细节的描写,无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细节特别重要;尤其是描写人物,绝对离不开细节的描写,教师要给学生讲生活中很细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细微的神态动作。鲁迅认为,从反映生活说,短篇的文章作用是“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如果从刻画人物说,细节描写也是这样的作用,虽然着力描写的是“一斑”、“一目”,但那艺术效果却相当可观。通过教与学,学生明确了目的,掌握性格的真实,景物的美也无法烘托出来,从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描写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突出特点,力求生动,着力指导学生描写要有重点,无论是在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都应该形象具体、生动、鲜明,求得真实自然,给读者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