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张冬梅  贵州省黔南州
〔摘要〕:初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选取比例,而教学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文言文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本人结合多年来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做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都蕴含在优秀的文言文中。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而文言文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因此文言文教学,尤其是中学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把对它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但在当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部分教师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只顾抓字、词、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言文作品潜藏魅力的开发与研究,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本人针对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积累的一些经
1
验,试图为文言文教学找到一条比较合适的通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景
文言文的作品一般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写出的,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样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就不同。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表意深刻,具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古典美。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最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的不同而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图片。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达到“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学生联想到那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这样就用电教手段的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三峡》这课时,我就把三峡的风光照片,结合课文内容按照从上游到下游,从春季到冬季的顺序,再配上本文的配乐朗诵和课文的活动字幕精心制作了《三峡》一课的风光影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学生象看电影一样高兴,课堂上就根本不用我去多讲什么了,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欣赏了三峡风光,听了课文朗诵,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只需再读读课文,看看课下注释,问问个别不懂的地方,背背写写优美的语句语段就可以了。
二、“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通过
反复吟诵,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先人
2
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然要以诵读教学法为主。教师切忌“以讲代读”,学生也应“百读不厌”。我的具体做法如下:①范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流利有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②自读。同学们按要求进行重点朗读,揣摩节奏,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③抽读。抽4~5人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一首,师生共同指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④领读、齐读。要求读出文章的气势。⑤分组读、分角色读。则要求读出文章的结构层次。⑥配乐朗读、朗诵。要读得声情并茂,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⑦当然指导学生搜集、背诵名句、名段、名篇的训练也不可少。这样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根据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
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
3
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
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四、教学写作、相互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学到的,只是古代文学的沧海一粟,即便有老师帮助其拓展、延伸,也难以对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真正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从课文出发的研究性学习会激励学生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从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以生带生,共同提高
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讲课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与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讲解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讲解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来讲课,距离拉近了,学习
热情也提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了你追我赶、
不甘落后的局面。三是无意识加强了学生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此种方法较之
“满堂灌法”确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并能锤炼学生口才。以上介绍的这种方法,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本人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0 + 6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