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张丽军    云南省
【摘要】高中生正处在树立社会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高中历史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他们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肩上的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课堂,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性   提高
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正处在树立社会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高中历史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他们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肩上的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课堂,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下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的传授历史知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历史文化基础差。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但是现行的应试教育让老师和学生都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主要科目上,历史科目反而得不到重视,当成了副科来上,学生也学的不用心。尤其是到了初三升学阶段,历史课时间甚至被语数外这些主科目所挤占,历史课形同虚设,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导致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甚至都不知道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导致学生跟不上高中历史教学的步伐,进一步导致对历史学习的不重视,老师在课堂上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教学。
(2)教师自身对教学改革认识不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实施者还是教师,实施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师的自身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课堂内外,充分挖掘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学方式单一。现在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用上了电教等教学方式。有的学校即使设备齐全,教室的信息素养不够,不能熟练应用,没能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变教师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新课标的认识在逐步的加深。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要了解史学前沿的问题,专家的论文、论著和名师的教学案例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二是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由此制定出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且要对同一课标下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最起码需要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从而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要充分整合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的渊博来影响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尊重、崇拜,进而喜欢老师的每一节课。学生甚至还会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而且使历史教学更具有效性。
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因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只有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传授知识。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导入语言需要简洁、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生已知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端。新颖高效的导入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能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3)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创设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与学生)的帮助,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时,教师必须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掌握方法,学会运用和创造,不断发展自己。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作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轮流表述,表述时注意史论结合;教师则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有效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不断地反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现在的历史课堂一般分为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其中讲评课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最枯燥的一种课型,最近,高三学生做的练习比较多,笔者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师生配合不默契,经常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笔者把原本是教师先讲、学生后问的方式改变了一下。先让学生核对答案,看答案注释,相互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点,然后,教师再点拨试卷中的重点问题,分析解题思路。课后,了解了一下情况,学生都说这样的讲评课,他们既能纠正错误,又不会象以前一样闲着,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一个完整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作业等等,都要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展开自我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0 + 21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