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有效投放的探索
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有效投放的探索
林桂英  福建省
       运动性活动区是指在户外场地上引发的,以粗大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区域。一方面,身体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喜欢运动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阳光和空气是保障幼儿健康的自然条件,所以户外运动就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天必须进行,而幼儿在活动中离不开操作材料,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而且材料的投放是幼儿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主要因素,它既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目前,教师们对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影响了运动性活动区开展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索。
一、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要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准备时教师往往不知所措,不知该选择哪些玩具和活动器材,这时可以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来投放材料,即依据小中大幼儿不同的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进行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器材,体现出各年龄段不同的层次要求。如:投放钻爬区活动材料时,小班幼儿年龄小,胆子小,动作发展不够灵敏与协调,那么,可提供大些、高些的钻爬器材,如:拱形门、垫子、各种纸箱制作的“洞”,让其锻炼手脚爬和正面钻;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利用稍矮些的器材,如:“电网”、桌子、椅子等材料开展一些匍匐爬行、侧身爬行等难度较大的钻爬活动。又如:在平衡区,小班幼儿可以利用场地上的线,在线上走;中班幼儿可以选择花圃边上的磁砖线、独木桥来练习;大班幼儿可以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物的物体上练习平稳地行走。
二、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专心的进行某种活动,丰富有趣的材料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都能极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来尝试一番,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教师在活动前应充分考虑到这点。如:在小班套圈游戏中,投放了小动物套圈,其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幼儿。又如:中班的助跑跨跳练习中,准备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跨栏,幼儿在练习时,就百练不厌。再如:在钻爬活动时,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觉得枯燥,持续时间短,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一些“炸弹”、大灰狼头饰等,幼儿又兴高采烈地在那钻、爬。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有些老师在一个体育活动中,为了丰富活动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投放的材料包括了走、跑、跳、攀爬、投掷、平衡等等所用的,可谓五花八门,乍一看整合性很强,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没有主次、没有重难点。其实,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就像故事里的小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其实,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 投放适量的活动材料, 提高活动质量。如体育活动《我是小刘翔》中,其主要目标是孩子在活动中能勇敢地跨跳,掌握跨跳的动作后能连续跨过一定高度的跨栏。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只投放了不同高度的跨栏,先让幼儿自由练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跨栏练习,同时教师根据观察的结果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勇敢挑战提升了高度的跨栏。虽然提供的材料比较单一,但正因为材料的单一,幼儿的精力都集中在跨栏上,活动中的练习非常投入,特别是在小组比赛时,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同一年龄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能在活动区内为每个幼儿提供同种难度的材料, 这样幼儿会因为材料太难操作或是不能操作而产生挫败感, 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注意观察本班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能力,找出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来使活动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上, 促进每个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例如, 在投沙包游戏中,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沙包,大一点的篮子,让幼儿投沙包入篮子,要求就低一点;对于能力强一点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沙包、纸篓,皮尺,让幼儿投沙包进纸篓,并用皮尺测量距离,要求又高了一些;对于能力再强一些的幼儿,教师可以投放沙包、纸篓,小篮子、松紧带,让幼儿合作玩,一个幼儿背着纸篓跑,一个幼儿用小篮子装着沙包投纸篓,要求就更高了。
与此同时,在同一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时期,材料投放还要有递进性,做到层次递进,在活动前期,教师在各区域的材料投放时,适当降低一些动作要求,如:在钻爬区可把绳索放高一些;跑跳区中的跨栏低一些;投掷区的目标距离近些或者垂吊物降低一些高度。在活动中期,通过器械的调节摆放增强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在钻爬区可把绳索降低至目标要求;跑跳区中的跨栏可增加高度和密度;而投掷区也相应的根据动作目标适当调节高度和距离。到了活动后期,可以恢复到前期的器械摆放,使幼儿的活动过程呈现一条波浪曲线。因此,运动区域材料的摆放和难度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应考虑其多面性,呈“小步递进”状,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挑战与和自信心。
四、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要有可变性 
可变性是指充分挖掘器材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加,在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变化玩法,提高探索能力。如:横幅可多人置于头顶练习跑,又可以向上抛接等。跳圈、走梅花桩,当幼儿玩了好几次后,他们会改变材料的用途,把两只手臂和头伸入圈内当成小乌龟;幼儿还会把梅花桩重新组合,使之呈现出新的活动方式,既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又能重新激起幼儿玩的兴趣和再探索的愿望。又如在跑跳区中的跨栏改为小桥,把跨栏翻过来放,引导幼儿走“铁索桥”,这样让幼儿适当地得到休息,同时也灵活地运用了活动器材,使幼儿得到更多地启发。跳绳除了跳,还可以变成做“大浪”、“小浪”、电网等等富有童趣的游戏。
总之,在运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关系着活动质量的好坏。教师要做一个 “有准备的教师“,从多个角度考虑,做到科学、合理地投放活动材料,使活动材料得到有效利用, 更好的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
参与文献:
1.秦元东, 王春燕.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 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北京: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8. 10
2.黄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
4.何成文. 《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1
5.上官英.《浅谈多元体育活动中活动材料的投放》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1 + 14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