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浅谈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浅谈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张芳芳  山西省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过多,学生被动的接受本该参与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本知识,忽略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功利性过强,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在新形势下,这样的教学显然与新课标和时代的要求相违背,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字: 思想品德   从生活中教学   新形式   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下面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谈谈笔者意见:
一、从生活中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而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使自身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走进生活,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所学来观察自己、他人和社会现象,并以此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将来能进行健康良好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认知、情感体验。
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成生活体验。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问题情境法、形象情境法、故事情境法、实例表演情境法。创设情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变“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实现学生情感体验、距离迁移、拉近与现实的距离,更能突出新课程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创设情境要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要以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得学生能从中受益。千万注意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三、关注时政热点  培养学生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锐气的眼光,善于捕捉和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中,人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发展,更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自然人”体现出来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是对自己利益的关注。作为“社会人”,就要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需要思辨各种社会关系,需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成为“文化人”之后,更多了文化自觉文化批判的意识。显然,学生角色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增添活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回归生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建议应多开展以下形式的活动:制作性活动,所谓制作性活动,就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思考。这一类制作性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文献参考资料剪辑、专题网页制作等。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能够合理运用。社会调查,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最终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展社会调查,就是建立开放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步骤为:制作调查计划——走访调查——总结成果。专题研究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景,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分析、判断大量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一种教学。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优势,自由选择一个研究专题,在一定时间内搜集、整理材料,研究论证,形成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从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为今后深造打下基础。
通过“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逻辑起终的流程,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懂得生活,创造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教学给思想品德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说教,多了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想品德课熠熠升辉,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当然,要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关键还需要我们的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让思想品德大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学也才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解读
2、《陶行知文集》
3、《新课程教学评价——思想品德》
4、《新课程教学设计——思想品德》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1 + 19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