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学生心理困惑
蔡英淑 龙井市
因学校所需自己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七年多了,开始只凭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爱好,凭借当科任与班主任的一点经验工作,然而现在中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也越来越多,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心,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常使广大家长和教师非常烦恼和担心。我校曾经对全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困惑与烦恼的问卷调查,将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困惑与学习有关,并且有42.4%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对将来生活用处不是很大,为此不少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意志力弱,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和社交退缩。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悦纳自己,不满意自己身体条件,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父母,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青春期的困惑。。。。。。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们深知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情绪和性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学生情绪常常是起伏不定的,好胜、冲动、叛逆加上自认为自己长大了,完全不用大人的指教,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加上遇到青春期,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随着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在情绪体验、情绪表现上有了许多变化……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心理困惑,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探讨。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变化,心理健康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但在我们周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当自己的孩子身患疾病,即使是感冒,家长们都很重视,轻者吃药,重者打针,然对孩子的心理“疾病”却不够重视。殊不知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还影响到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整个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努力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并与家长联手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和教师作为长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成为学生榜样。另外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应为子女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及时引导和帮助。
2.使新生尽早适应初中生活
新生刚升入初中班级,同学,老师。。。。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学习科目的增多,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不知所措,为此我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积极引导学生尽早适应中学生活。首先我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探讨,与学生共同找出初中与小学阶段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使学生掌握预习、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等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记忆规律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沟通,了解同学,彼此间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应主动与同学交流尽早成为好朋友。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剧,故事等)使学生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明白只有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想让环境为自己改变。懂得这些道理学生心情才能舒畅,学生只有心情舒畅才愿意学习、也才能学好,才能喜欢初中生活。
3.正确认识考试,减少学习压力
考试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每一次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有正确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寻找继续努力的方向,就可以说达到考试的目的了,大可不必用一次考试就大做文章,当学生没考好时应该与他一起找出原因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使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和学习上的竞争,要学会正确的竞争。我们有的学生甚至想自己周围学习好的同学太多了,如果没有他们或许自己会排在学习好学生之列,尤其当班级转来优秀生时,不自觉的排挤嫉妒。我利用心理健康活动机会,和学生探讨如何进行正确的竞争的问题。然而还是一些同学在学习上嫉妒学习好的同学,提防着比自己学习好的学生,所以别的同学问问题她总是避而不答,唯恐别人超过自己。去年毕业的年级中有一名学生就是这种情况,从小学习就把尖,但到了高年级自己觉得,学习不如从前,不时有人超过自己,她的心里就不平衡,学习成绩一度下降。我发现后,与该班班主任联手,多次找她交流,与她探讨应如何与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与同学共同进步的话题,经多次交流使这名学生找到自身心理的问题所在,使她认识到竞争不是阻止别人赶上自己,而是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之后的日子她努力与班级学生和谐相处,心理平衡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终于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高中。为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会竞争,正确认识竞争而不是害怕竞争,学会通过竞争促进学习进步,能做到这一点学习压力就会变小,把学习压力变为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进步。
4.使学生学会合作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不够,作为教师应想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比如班级组织小组学习中让学习好的学生负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当学困生学习有了进步,可以给该小组加分并给帮助他的学生以充分肯定,使他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另外还可以经常组织提高合作能力的活动,比如跳长绳,足球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与快乐。在心理健康课上还可以组织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的游戏,我校利用心理活动课时间,在户外组织教学进行合作训练,通过合作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默契,还能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协调更友好,比如在做火轮游戏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有一个小组的火轮坏了,他们被困在危险的地方怎么办?问题一提出立即有挺身而出的同学,虽然只是游戏但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起了很好的作用,并促进友好与和谐的关系的建立。
5.选定正确的目标
现在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目标定的太高,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家长,很多家长过高的要求导致学生感到压抑。家长的愿望是好的,然而有好的愿望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我们教师与家长联手做到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子女,要承认个体的差异,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指导家长给孩子制定具可操作性多个小目标,每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称赞与鼓励,这样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能使他们树起自信,日积月累就能实现大目标,学习成绩也会不断地提高。
6.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导
进入青春期学生变得敏感易怒,加上现在受媒体和网络的影响,沉迷于网络和“早恋”学生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但作为家长或教师又不能一味的横加干涉,而是要耐心疏导,因为此时的孩子最讨厌大人的说教唠叨,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才能醒悟。要想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就首先应该让他们知道对异性有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是正常的,是他们成长中的表现,只是不应该过度,过密,过于专一,要掌握好尺度。其次不能盲目的给学生按上“早恋”的帽子,经常与学生交流,使他们知道与异性关系过于专一,过密会导致什么后果,权衡利弊,应该怎么办?只要我们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和他们成为可信赖的朋友,效果会好很多。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得到信任,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次应更加关怀他们,只有当他们感到老师或家长是信任理解他们的,他们才可能接受你的劝导,也只有这时候老师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
总之,只有真心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疾苦,努力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减少学生心理困惑,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