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浅谈实现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
                                              浅谈实现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
                                                              阿的体各  四川省凉山
【摘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以人为本”这一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和实践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将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老师都知道: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着重体现了六个基本理念。进行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如何更新我们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包括学习观和教学观等。第二,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策略;第三,如讨论、探究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环境;第四,要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下面我就以上几点谈一谈数学教学改革中我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的。
    一、新中求新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加速知识的同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水果店三月份售出苹果75箱,每箱重15千克,一共售出苹果多少千克?”教材在给出“15×75=1125(千克)”以后,接着有学生又给出了这样的算式:“75×15=1125(千克)”,并解释:从75箱苹果中,每次每箱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75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共可得1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75×15=1125(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又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从表入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心理原因,思维往往浮于表面,探究的思维容易停留在表面。对此,我围绕思维目标,指引思维的“曲径”,这“曲径”实际上是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维指向。教学中,让学生沿着“曲径”逐层“探幽”,促其对思维目标的深层感悟。
    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练习课时,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
    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值大。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值大。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值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值就大。
    (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3个人吃和平均分给4个人吃,当然是分给3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学生纷纷点头微笑,教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
    生10: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1: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2: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
    本课由比较分数大小一个问题,竟激发了学生的多种解题潜能,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三、“开放教学”使之畅
    实施开放教学,教师首先要实施情感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老师的表扬。教师热情地肯定、激励、鼓舞,创设适应的情境,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激励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一种比语言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那就是“目光”。目光包括赞扬的目光,友善的目光,严厉的目光及欢乐的目光。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用欢乐的、自信的目光鼓励学生,会使后进的学生受到更大鼓励。这种眼神也使他们感到安全,由于师生间感情的沟通,从而创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6+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6数的;有的说我是从6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6、7);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6+1=7。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实施开放教学,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蕴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学生提出的尽管不着边际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饱含深情的赞许的目光等加以保护。总之,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情与理和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2 + 2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