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归纳总结——《三峡》复习教学设计
孔祥赛 云南省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领会课文。
2、重温课文,体会本文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锻炼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归纳与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1、字词意思,句子翻译。
2、景物仿写。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同学们,本学期课文已经上完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三峡》,迎接期末测试。
学生:背诵《三峡》。(教师提示作者及作者作品)
【教学步骤】
(一)、重点句子翻译
教师:文言文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不知道它的意思,而要知道它的意思,就必须进行字词的理解和语段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很多,不外乎“增、删、调、换、留”。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较难的句子翻译,采用一组一人问,其他同学译的方式,一人一问。
学生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教师提示: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学生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教师提示: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应该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学生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行得快啊!)教师提示:虽:在这里表假设,译为“即使”;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学生四: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
……
(二)、重点字词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翻译掌握得很好,但是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止于会翻译上,而要学会举一反三。我们再来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重点虚词“之”。(表册梳理,分组整理)。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5分钟后由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最终得出下列表格内的知识点。
篇名 |
例句 |
古字 |
通假 |
释义 |
三峡
|
略无阙处 |
阙 |
缺 |
空缺 |
哀转久绝 |
转 |
啭 |
鸟叫声 |
第一组:通假字
篇名 |
例句 |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三峡 |
或王命急宣 |
或 |
有时 |
关联词 |
至于夏水襄陵 |
至于 |
到了 |
表示另提一事 |
虽乘奔御风 |
虽 |
即使 |
虽然 |
第二组:古今异义
第三组:词类活用
篇名 |
例句 |
词语 |
用法 |
释义 |
三峡 |
虽乘奔御风 |
奔 |
动词用作名词 |
飞奔的马 |
回清倒影 |
清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清波 |
晴初霜旦 |
霜 |
名词用作动词 |
结霜 |
空谷传响 |
空谷 |
名词作状语 |
在空荡的山谷里 |
第四组:一词多义
篇名 |
例句 |
词语 |
释义 |
三峡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 |
在 |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
沿溯阻绝 |
绝 |
断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极、最 |
哀转久绝 |
消失 |
第五组:特殊句式
篇名 |
例句 |
句式 |
翻译 |
三峡 |
两岸连山 |
省略句 |
省略定语“三峡”(两岸群山连绵) |
重岩叠嶂 |
省略句 |
省略主语“两岸”(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
清荣峻茂 |
省略句 |
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
第六组:“之”字的用法
篇名 |
例句 |
用法 |
翻译 |
三峡 |
春冬之时 |
结构助词 |
的 |
幼时记趣 |
心之所向 |
助词 |
没有实在意义 |
以虫治虫 |
则以钳搏之 |
代词 |
指子方虫 |
以上表格,每位同学抄写在笔记本上。
(三)、一问一答,加深理解。
教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学生一:山高岭连。
教师: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我们都知道,作者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
1、假如给你一次自由观光三峡山水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为什么?
2、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三峡无论哪个季节都是很美的。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
3、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讨论交流明确:
学生二:夏季,因为夏水湍急,这个季节最美。
学生三: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学生四: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四)迁移应用
三峡很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抒情,李白泼墨挥毫一首《早发白帝城》,请阅读李白的这诗,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写作借鉴
教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学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学生: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六)结语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今日的三峡放射着瞩目的光辉,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充满着美,同学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美。
教师:请大家用几十字写一写《校园的早晨》
5分钟后。
学生一:一个春天的早晨,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整个校园都被笼罩在静寂之中。有的同学已经在操场旁边背书了,你看他们多么认真啊!
学生二:早晨,阳光洒进了校园,暖意浓浓。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鸟语花香的小花园,一阵桂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桂花树的枝头长满了黄灿灿的桂花,像满天璀璨的星星;围栏旁长满了错落有致的松树,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
教师:大家写得很好,真是“清荣峻茂景色秀,天长地久情意浓”啊!
(六)作业
1、请大家用《校园的早晨》片段描写进行扩充,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2、复习《三峡》
四、教学反思
《三峡》的复习课注重学生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因为课文已经上过一遍,本次是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二)、(三)部分都是课文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而(四)部分是通过《三峡》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相对比进行迁移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五)部分是景物描写的仿写,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