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黄宗义 

摘要:计算机真正进入数学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利用知识平台构建电子黑板,改善学生知觉特征,节省教师书写、画图的时间,使教师有时间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计算机作为演示工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演示课件。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其复杂性、难易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师利用课件,可以使一些在电子黑板不能即时绘出的图形等内容得以即时方便地展现。在计算机与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可预先在计算机中设置练习与思考界面,提出任务和要求,并指导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学科整合

正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模式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模式,是较大范围为广大初中教师数学乐于接受采纳并有较大可能实施的教学模式,还是有效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学年、学期、以及单元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的载体仍然是学校中的数学课堂。其主要特点是:

计算机真正进入数学课堂。这是这种模式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这种模式理想的环境支持是:中学校建设了高配制的计算机机房;教室中安装了为教师用的多媒体设置及供每个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在“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支持下,网络走进了课堂,使教师与学生以方便、快捷地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其多重角色作用。教师通过讲课向学生讲解数学新知识。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利用知识平台构建电子黑板,书写数学定义、定理、公式进行推理演算,准确、快捷的画出规范的图形。作为“电子黑板”不仅能作到文字符号、图形清晰规范,还能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储存,改变颜色、大小、位置、顺序,达到吸引学生注意,改善学生知觉特征的目的;与此同时,节省了教师书写、画图的时间,使教师有时间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电子黑板可动态地、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提供在传统的教室黑板上所不能演示的内容,各种变式。这不仅扩展并丰富了学生感性经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与此同时,教师在知识平台软件支持下进行演示时,学生也掌握了信息技术中的拖、拉、点、选等基本操作与作图方法。计算机作为演示工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演示课件。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其复杂性、难易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师利用现成的完整课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使一些在电子黑板不能即时绘出的图形等内容得以即时方便地展现,弥补了教师自身的数学课程教学经验、方法上的局限与不足。使用与制作课件过程中,数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教育素养随之得到改善与提高。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及时、反复多次沟通。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数十名学生,教师通过提问或观察学生的课堂表情来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且由于课堂教室的学习气氛及初中生自尊及一些学生的个性类型方面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沟通。由于教师不能获得每一位学生领会、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与问题信息、教师也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集体与个别辅导、答疑。此状况长期维持下去,个别学生因教师的忽视(仅管是无意)或指导、辅导的不及时,而使其逐渐成为学习困难生。

在计算机与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可预先在计算机中设置练习与思考界面,提出任务和要求,并指导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与方法,学生在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作业情况通过BBS、聊天室等网上工具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与辅导。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情况的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作业中的智慧火花的能够及时捕获,教师对学习困难者的及时发现及个别指导、辅导能真正实现等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保留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即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完成,教师按照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数学课程的系统讲授,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使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真正进入课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变革了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从而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组织所存在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多重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过程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同时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6 + 23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