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王永富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大战略举措,是振兴经济的前提,是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其目的,就是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向素质教育转轨。但是,这种转变由于受文化、社会、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阻力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在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问题,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谈论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对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笔者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教师应自我加压向质量进军,重塑形象再展新的风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使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素质教育,这一举措的实施来自于学校管理阶层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素质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由此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给学生营建良好的德育环境。首先营建一个整洁、朴素、幽雅的学习环境。做到天天地面无纸屑、门窗无污痕窗内有鲜花室外有绿荫教室的布置要朴素大方内容积极健康。标语富有启迪性、教育性、鼓励性。生活专栏应有针对少年生活的实际设计形式多样。其二树立良好的班风运用集体的力量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师生应共同努力严格要求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为班级争光彩系列竞赛能使班级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纪律上严明公正人人自觉遵守的良好班风加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再如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可以使学生在为人民做好事中受到深刻教育的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集体是个人的老师………,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了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其三学校班级对学生成长固然重要而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还必须求得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在这方面班主任或学校要走访每个家庭和社会团体把对学生的要求告诉他们以便使社会、家庭、学校统一要求。

二、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渗透

1、在学校制度管理中的渗透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校长管理水平的实力反映。素质教育在学校规章制度制度伊始就渗透其中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就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奖励等方面,制定出系统科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常规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各室、各位教师和各班主任制定的制度、计划、活动等都要渗透素质教育,都要以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为前提,制定各段.的教育教学常规。

2、素质教育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渗透

素质教育在教师备课中的渗透,要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材、备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同时,要减轻那些不必要的不可理的课业负担。在上课中要目标明确、合理、能教准确、讲明白、条理清晰、注重知识联系、能力培养。在辅导中,要贴近学习实际,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自己特长方面发挥得到充分的体现。

3、素质教育在师生管理中的渗透

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校长管理水平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管理好师生从某种程度上也就管理好了一所学校。因此师生管理至关重要。教育在教师管理中的渗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结合实际,制定学生素质发展的远程规划。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有力地开展了第二课堂。如体育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文艺、制作等兴趣小组,使之周周有安排、有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辅导、有结果,学校月月有总结、有公布、有奖励,师生的兴趣、特长、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发展。

三、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渗透

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个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个体素质和每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如果只突出某一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个人素质和其它方面就会处于相对的劣势,就会产生不均衡,以致造成个体素质发展中出现的畸形。所以,我们搞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多渠道、多侧面、立体化的,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

总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措施的前提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做出新的改观和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书目:

《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纲要

《教育教学论》

《素质教育浅谈》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4 + 10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