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合作教学
王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中学 715300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优势,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表明,开展合作学习是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合作学习 新《课标》途径
一 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正如杜威指出的“对教材和教法的选择要顾及经验交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即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条件与水平,顾及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引导得法”。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课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巧设情感,肢体和成功引导
(1) 以情境引导为出发点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情感,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使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情感教育作为一种艺术,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而且我们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以教学内容协调一致,如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SEFC 1B Unit 4《Earthquake》之前,我对地震这一话题进行有效布置:要求全班同学在课下查找各种媒体资料,了解地震原因,以及震前,震中和震后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和减少地震危害;有关中外史上重大灾害性地震。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选定编导,把重点内容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对话。熟练之后我选出一组学生进行答记者问:来自央视电视台媒体的记者,对地震目击者,地震专家进行采访,同学们的兴趣十足,使一些口语棒,演技强的同学脱颖而出。
这种自主学习活动进行两三次,英语课便成了学以致用的环节。同学们都热切期盼自己加工的作品当众演出,并得到师生的认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在课下所储备的输入量足以吃透教材,而且游刃有余。讲台转变成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生们学中有乐,其乐无穷。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好每个月进行两次,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有利于完成新课标对教学活动的要求和进度,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档次的提高,因而取得较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2)以肢体引导为发展线
在合作学习的开始,教师最好用精练的语言引导学生尽快步入合作的轨道;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结束时应该重点总结,自然过渡。例如,在教学SEFC 2B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我事先设计一道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
Questions |
Answers |
1 |
What’s your opinion of Portia? |
|
2 |
What’s your opinion of Shylock? |
|
3 |
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wants to take his pound of flesh instead of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
|
4 |
What are the two meanings of “I’ll pay him back with all my heart”? |
|
5 |
Why does Portia ask Shylock whether he brings a balance? |
|
6 |
What’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balance? What’s weighed in Portia’s court of law? |
|
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优秀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也能让英语不好的学生积极加入进来。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最会心的微笑带进课堂。因为只有当老师的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同学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
心理学家艾伯特的“肢体效应”实验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而55%来自面目表情。由此可见,有形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加里宁说过:没有任何人有孩子般的眼睛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事情。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事实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会不同程度地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或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我们面带鼓励,以真实的微笑注视着学生,或等学生回答完毕,给与其赞许,亲切的微笑,这无疑给学生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饱含激情与真爱,就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激活他们的合作能力。
(3)以成功引导为最终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学生一旦通过迷思苦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成功效应”,即成功产生的异常积极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并强烈期望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心理现象。这要求我们教师务必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同时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三 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以师爱为主、鼓励为辅
随着教育的发展,赏识是关键。一句由衷的赞赏是学生不懈努力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刺激他们再接再厉,我设计了一个“PK竞技场”,以“行”为单位,一个班通常有九行,每行选出一个“行长”,通过平时表现累计分数,如有意识地组织学习各行成果的交流,如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每行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然后每周评选出获胜小组,在每月评选中适当给与优胜者奖励。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长期稳定地去努力,同时也约束了那些不积极,不刻苦的学生。我们平时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如:在课堂上,我会经常找一个适当的机遇,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坚持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 Never give up./ Never mind. Have a try. / You’re very careful./ I think you can.” 等激励学生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使其逐步树立学习英语的强烈自信心。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已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真正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式教育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创新式教育中来,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廖小青 2001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1)
宋雪东 2001 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4):34
王坦:1994.合作学习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