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落实课改精神,打造高效课堂
落实课改精神,打造高效课堂
 王玉昌
   本学期,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们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再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课前预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开始也进行了预习,但很难坚持。有些孩子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还有的觉得预习太难了,所以放弃了预习。我认为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落实小组合作
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精髓。它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形式,科学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根据全班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原则为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内成员异质。因为合作技能划分为组织技能、交流技能、协调技能、评价技能,监督技能,所以小组成员分工设立五个岗位,有各自的职责。组内这五个岗位由六七位同学自由选岗,组内协调后,每人一岗,无特殊情况不一人两岗,岗位一月一改选,责任轮流承担。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
三、适时课堂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
我认为课堂评价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教师的评价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滞后的评价则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应没有被重视和尊重。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
四、重视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结论性的东西,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小结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总结 ”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它是整节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学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即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所在,所以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总结不仅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也都需要做出适当的总结。
我认为课堂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
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
2、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精神,而不在于形式。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1 + 5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