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玩出一片新天地
                                           要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玩出一片新天地
                                                             张素慧
“玩物丧志”,出 处 《尚书·旅獒》,作者宋太庆。意思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千百年来家长用它来教育孩子,老师用它来教育学生,成为教育的经典名言。殊不知这些人都误解了宋太庆,“醉心玩赏”原来的意思。下面让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例子,谈谈对“玩”的肤浅认识。
一、在玩中学会许许多多发明、发现。1、很多知识在玩中学会。 如,很多动物小崽子,在玩中学会了捕捉食物和练就生存的本领。爱玩,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小孩子。小孩子在玩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文明礼貌、学会数数、认数等等。2、许多东西在玩中发现、发明的。爱尔兰有位医生邓洛普,在玩中发明了充气轮胎。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家虎克,在家没事磨玻璃玩,发明了显微镜。 从小就喜欢昆虫的爱尔文,经常在田野里逮小动物、逮小虫子玩。也经常在路上爬着,观察小动物的习性。由于对动物的热爱和研究,他立志要做一个生物学家,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博物论者和进化理论的奠基人。玩出了一片新天地。荷兰老板简森,看孩子玩眼镜片,从中受到,发明了望远镜。我国古代一位大木匠鲁班,从小就玩木头,玩成了建筑工匠的“祖师”。玩出名堂,玩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玩是人生最大乐趣。知识在玩中掌握得特别快。伟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数学课也应如此,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数学。一个只会学习、不会玩,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革命家李大钊说过:“玩在某种意义是增益的生活的准备”。小学数学《课标》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怎么去玩、会玩、善于玩?
二、迎合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玩游戏,在玩中学会数学知识。因为有玩,学生才乐于参与活动,才会在课中乐此不疲。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课时。好玩是学生的天性,为此教材编入一些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但并不能简单以为学生想玩就玩得出效果来。事实上玩是前提。游戏中还要学生能玩,直至会玩。玩,要按规则;不是漫无目的的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提升数学游戏的实效性。为了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我设计了下面课件:
同桌两人为一组,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比赛。甲拿   ,乙为   。
 
 
 
 
 
 
 
 
 
 
 
 
 
 
 
 
 
 
 
 
 
 
 
 
 
 
 
 
 
 
 
 
 
 
1、           甲:先向北跳4格,再向东南跳1格。乙:向西跳1格,再向西北跳2格。谁跳错就输,谁先到顶点赢。
2、           乙:按甲发的指令走。甲:按乙发的指令走。(跳错者输)
3、           让学生玩后相互交流是怎样跳的?   教师综合课件动态演示跳的过程。这样就在学生在玩中学习、掌握了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慨念知识。 
三、在玩中,使学生学会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在不同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决策性思维。恩格斯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游戏,要紧密结合当堂的数学知识点,来设计才能有针对性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上完四则运算后,我就设计玩24点。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宣布这一节“考试”。大家都傻了,老师没试卷怎么考?我飞速在黑板上,写下几组数:(1)1 2 5 5  (2)  1 2 3 7   (3)1 2 7 8 要求同学们用×÷+-列综合式使之得数为24,并且写出列式。课上大家兴趣很高,觉得好玩,一直要求这样题目再出些。接着我又拿一副扑克牌抽出3—10的牌。四人为一组,一人出一张牌,谁先算出来就举手,最后举手者就输,并收牌。如:(1)、 3  3  4  5   算法:[( 3/3)+5]×4=24   (2)、3  3  3  3  算法:3×3×3-3=24   (3)、2  4  5  6   4×5+6-2=24   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是自己赢。玩着游戏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四则运算、大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用。这样玩得愉快、学得轻松、掌握得快、记得又牢。学生的脑子越练反应也快,兴趣也高。这样的数学课他们才觉得数学好玩、爱听、喜欢听,他们学得愉快,我们上得轻松。数学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四、在玩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中,通过玩游戏活动,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在其中起着点拨、启迪、引导作用。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智叟分牛” 让学生训练。在印度有位老人把17头牛留给三个儿子,他给大儿子二分之一,给二儿子三分之一,给小儿子九分之一。印度当时把牛看做神物,不能杀了分。你会帮他们分吗?怎么分呢?他们各得几头?一石击开千重浪,学生踊跃动手,兴趣很高,经过运算发现困难。纷纷提出:质疑(除不断)即不能整除。于是我鼓励他们想办法,并引导说:我先借你们1头牛怎样?可要记得事后还我哦。一两拨千斤,一点即透过。一会儿大家都列好式子:18*1/2=9  18*1/3=6  18*1/9=2   9+6+2=17  18-17=1。问题终于解决了,牛也还我了。这时我看看大家开心极了。我趁着大家高兴的时刻。趁热打铁地提出,现在这位老人改变了主意。有19只牛留给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分之一,二儿子四分之一,三儿子五分之一。应怎样分?结果很顺利,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思维发展效果。一节课快要结束了,学生们还“玩兴未尽”,还想再玩。
五、在玩中,学生经历探究、共享成功体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性好动,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化静为动、以动促思、以思导动、进行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则故事蚂蚁搬食物:一只蚂蚁突然发现一堆米饭。就赶紧招来10个伙伴,还是搬不完。于是又回去叫伙伴,每只叫10个。但仍是搬不完。又回去,每只叫10个,终于搬完。问:米饭多少粒?蚂蚁多少只?很多学生,觉得这一题好玩似乎想起了,以前玩蚂蚁的情景。于是动脑想、动手做。课堂里我巡视了一下列式1+10=11  11+11×10=121  121+121×10=1331。这么难的题目在玩着一下子就解决了。 还有青蛙爬井:一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一口18尺深的水井,它下决心从里面爬出来。每天白天向上6尺,晚上向下滑3尺。按这样速度,多少天才能出井口?刚开始有一部分学生列错式。如,6-3=3  18/3=6。 让他们拿出塑料青蛙、玻璃杯。按照题中叙述内容进行玩。过会儿这一部分同学也明白了,关键是最后一次跳上来的时候,要考虑到青蛙没有往下滑了。答案是5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究和再创造,共享成功体验。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
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会“丧志” ,您大可不必担心,而且会鼓励上进。许多游戏都有益于脑力的发展。汉代恒宽名言:“名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明确告诉我们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从分迸发出来。如,千姿百态的七巧板、丰富多彩的九连环、趣味无穷的华容道等。都令人向往、都会从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看你如何利用游戏资源?怎样组织学生玩?玩一些与教材紧密相连的游戏。教师怎样引导、启迪他们玩?我觉得如何使他们在数学的广阔天地里,玩得开心、玩得精彩、玩出你的新花样、玩出你的新名堂、开辟出一片属于你的新天地。这就是我们教师不要“盲人骑瞎马”一味去反对玩,要“因时而变”、深入研究、花大力气去解决的课题。
个人简历:本人张素慧。自从师范毕业后一直在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任教。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兢兢业业。本人多次在论文杂志发表论文。电话:15060239892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1 + 7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