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加强音乐教学铸造心理健康
                                      加强音乐教学铸造心理健康
                                                           魏丽娜 
   摘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的场所,也是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得到美的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处在一个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之中,不关于表现自己,对音乐喜欢,但又不得法,又想速成,容易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从音乐入手,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就成了音乐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关键词:音乐教学 心理健康 学生
 心理健康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现实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意识到:忽视“人”的教育是教育危机的根本所在,也是音乐教育的根源所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重视了情感的培养,要求通过音乐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无限情感,对一切真、善、美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因此音乐教材增添了多个单元的课,用来阐述这一重要内容。
  而现状又如何呢?在多年的中学 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排斥心理  有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尤其是高年级的的男学生,他们认为:女同学学习音乐是天经地义的,与他们无关,所以在音乐课堂上精力不集中;
2、急躁心理  这样的学生是喜欢音乐的,而他们又往往争于求成,学习新的音乐内容,但觉得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快,从而产生急躁情绪;
3、自卑心理  这种学生音乐能力比较低,学习音乐缺乏信心,往往上音乐课抱无所谓的态 度。
4、羞涩心理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羞于张嘴,不敢演唱,不敢出声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是学生心理不健康所致。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切实明白心理健康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音乐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多年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通过一系列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适应性,培养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心理。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促进音乐教学,铸造健康心理过程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用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音乐课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也是一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如果表情过于严肃,往往会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如果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小动作且又与老师顶嘴,也会破坏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的,这样往往闹得整节课堂不亦乐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体思想,将自己切实转变成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促进者、引导者,放下了“师道尊严”,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认真备课,对音乐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演唱或者讲解时自己就会感动起来,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那么我的言行也会引导学生随之入境,于是课堂就成了师生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了。
 
2、丰富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
   众所知之,音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课堂音乐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更是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克服了一道道难关,终天获得了丰硕的果实,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平时学校也非常重视音乐,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OK大赛,音乐知识竞赛等等,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少数人参与,多数人观看的局面。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集体观念,也培养了学生们活泼的性格,消除了诸如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的心理。
3、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核心所在,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所在。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扭转的重要原因。上课教师包含丰富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之有情”。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教师用生动的、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会“字正腔圆”,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我曾经欣赏过一节市级优质课《常回家看看》,在这节课, 李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叙述与演唱,深深打动了在座的与会教师及上课的学生,特别是讲述父母在泥石流中救助孩子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在场的人员。当时我记得,很多人都在默默地擦眼泪,当时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获得了一等奖。
4、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我们学校正开展小组教学课题的研究,借课题研究之东风,我将每个班内的同学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分成 若干个小组。人人都是组长,人人都是组员,所有同学都能从活动中得到锻炼。这样以小组为依托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大胆自信演唱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在学校里,每逢重大节日,如五一、十一定期组织歌咏比赛、器乐合奏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在具有的心理凝聚力的集体中,让每个参加合唱、合奏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这一有效活动的媒体,达到训练学生节奏统一、声音合谐、音高准确、情绪速度统一等目的。所有这些都助于学生形成统一的意识、共同情感和团结一致的集体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了与他人合作的优秀品质。
5、保护自尊,激励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成才的前提。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活动中,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音乐课中我运用活泼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信心。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们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把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月亮之上》、《走进新时代》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喜欢的曲目,在他们演唱的过程中,我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唱呢等等。因为喜欢这些歌曲,因此歌唱起来也感觉不到乏味,于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回答问题。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学生还学的津津有味,每次总是埋怨时间过得快,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对一些较难的曲目,我通过换调子,变换节奏等形式,降低难度,使“曲高和寡”的现象不再发生。同时,我还收集了大量音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多给他们以优秀范例,从而起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总之,音乐是学生得到美的教育重要阵地,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的音乐课堂的参与与锻炼,学生们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积极拥抱未来、创造明天的。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双主体教学模式》
           《如何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0 + 4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