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走进生物课堂
苏红
摘要
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釆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活动 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1.做一做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构建学生操作实践的活动场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想一想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骨的结构时,很多学生对“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感到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取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一张摊开展平竖直放好,另一张卷成筒状,然后让学生将一本书分别置于其上,看哪张纸能够承受住书本的重量。通过实验,大家都明显看到当然是卷成筒状的那张。然后我让学生动脑想一想:长骨的管状结构与卷成筒状的白纸是否相似?通过大家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长骨的这种管状结构不但可以使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令运动更加灵活。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总结出答案,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说一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景,釆用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植物的输导组织和蒸腾作用内容之后,让学生编写这样的故事:“水的旅行”。假如你是土壤溶液中的一滴水,请说一说你经过植物的根毛,最终到达大气中的旅行过程。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疏理,展开想象的翅膀,最后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文章。通过这种说一说的教学形式,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训练,生物知识也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得以理解和记忆。 4.读一读 教材中的阅读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教师指导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学习“青春期”一课时,我没有把青春期时身体的变化情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男生、女生在青春期时的心理变化和生理特征。通过这种读一读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发现通过自学也能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比一比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思,在竞赛中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如:在学习过“鸟类的特征”一节后,让班上的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赛,看看谁知道的鸟类最多。开展爱鸟识鸟知识竞赛。学习过“昆虫”一节后,也可以开展中学生昆虫知识竞赛等等。在竞赛中,小组成员为了取得好成绩,同学之间主动想点子、出主意、查阅资料。学生的责任心表现的非常强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6.辩一辩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活动,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明辩是非,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目的。如学习过“激素”一节课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动画:一是小明感冒发高烧,医生给他注射了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很快烧就退了;另一组是小明的妈妈服用了另一种激素类药物来治疗肾炎,结果吃成了大胖子,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到底是激素好,还是不好。这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方坚持“激素好”的观点,另一方坚持“激素不好”的观点,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再如学习过“鸟类的特征”一节之后,让学生展开辩论:蝙蝠属不属于鸟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鸟类特征”的理解。 7.评一评 新课程强调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的评价中来。使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评价中解脱出来,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种评一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