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王毅    四川平昌响滩  邮政编码:6354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今年持续月余的雾霾天气;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
   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土壤遭受严重破坏,肥沃程度降低,剥蚀情况严重,年流失量大增。②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③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④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⑤淡水资源受到威胁,1/4的地方长期缺水。⑥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引发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⑦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⑨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锐减。⑨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⑩极地臭氧洞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作为中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结合课文,自然渗透现行语文教材,书中洋溢着绿色情结,学科知识领域中融入了环保知识。语文教材最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符合当今教育的主流,极富说服力,每篇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材料。教师可以科学有序地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文,全方位地思索环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环保素材,并着手寻找相关的环保内容,正面诱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如《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又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沙漠、湖泊的状况,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③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 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课文还很多,比如写杭州的西湖、济南的泉水等内容的课文,都可以把它们从书本上的描写联系到现实的状况,只要这种联系是自然的,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定大有益处。    
二、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紫腾萝瀑布》、《那树》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组织活动,正确渗透。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环保活动,如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9 + 2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