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物质需要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
宁夏省盐池县 杨吉新 高学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由原来的等靠要意识向自立自强的观念转变,由单纯的重义轻利意识向义利结合的观念转变,这一些观念的转变使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他又大大促进了改革步伐的加快,极大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我们同事也看到价值观、义利观等等的转变,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如一切向钱看,按酬付劳等现象到处都可见,人们的群体意识越来越淡薄,唯我意识不断增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们也不例外,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强烈追求物质需要行为,如乱办补习班、推销资料、向学校要待遇等,令社会、家长极为不满,学校领导感到头痛。学校领导采取批评教育制止。但受荣誉和利益的驱使,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相反愈演愈烈。
面对生活现实笔者认为应先静下心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后再予以正确的对待。
首先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对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的挑战,这是一个大的转变,它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使人们更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教师们在这样的浪潮中生活,观念开始由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向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转变,按理说这也是一种进步,人们应当予以理解。不过教师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形象,即“智慧的化身,行为的楷模”。认为“甘居清平”是教师应操守的美德,“黄面布衣”是教师的标准形象。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为什么常人的义利观可以转变,而教师就应该“不言利”、 “两袖清风”、 “清平度日”,这种认定是不是太苛刻了。教师也和大家一样,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追求也是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记得恩格斯曾说“人首先必吃、喝、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他精辟地阐述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关系,揭示了生理、安全等等低级需要是一切高级需要的基础这一原理。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都在提高,教师和其他人一样,生活也应该过的富裕些没错。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就可以乱办班,乱收费,教师可以“言利”,但是要遵循“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原则。
那怎样处理教师中出现的乱办班,要报酬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的物质需求?这应该是社会和人们,尤其是校领导认真思考和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解决和认真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应改革考试,改革对学校的评估制度,创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良好氛围。从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看,教师乱办班现象,并非完全为了获取补习费,因为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坏都是以升学率为依据,学校、家长评价教师也是以分数的高低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加班加点,推销资料,运用题海战术就成了必然的。不这样做学生成绩就上不去,教师的荣誉就将受影响。师生课业负担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加大这些情况实质是教师也不想、不愿看到的。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即便教师不办班,家长还是要请家教的。二是面对社会大气候而言,首先应给教师创设一个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的大环境。教师由于特殊职业所决定,“需要”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们的“成就、求知、自尊”等高级需要的成份较高,如社会上能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氛围,能在教师工资、医疗、住房等方面优先解决,教师的生活得到保障,那么教师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的。所以,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尊重知识的主要性,共创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两方面综合起来看,要想使问题得到解决,笔者认为,一社会各界应广泛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只有各方面都转变了育人观念,教师学生才能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二学校、书店等单位要严格按《目录》配置学生用书,不搞搭配,资料的推销自然就没了市场;三只要社会大气候如果有利于教师各种必要的、基本的需要满足,那么,教师强烈追求物质需求的欲望自然会转到高级需要上来,令社会、家长不满的现象自然会消除;四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教师的物质需要。校长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成员,既有教师身份的一面,又存在着管与被管,与教师对立矛盾的一面,作为管理者,就应处处站在教师角度,设身处地为教师,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先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然后再去严格要求教师,对教师中出现的办班、要报酬等问题,要做冷静全面的分析,绝不能盲目加以否定。有位学校管理专家认为:校长要永远想着三件事:一是学校发展;二是教师的功利;三是教学改革,可见关心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多重要。
所以校长应脚踏实地的做好三件事:第一关心教师生活,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一定要把教师的切身利益纳入校长的议事日程,这是稳定教师队伍,搞好学校工作的首要保证。那如何提高教师待遇?在这方面,尽量挖掘学校的潜力,能利用的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起来,能开发的要想方开发,如校舍对外服务,校办企业。从先进学校经验看,只要校长诚心实意为教师办事,教师的生活待遇是可以上去的,那教师追求物质需要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心思自然会用到工作上。其次,学校内分工、分配及报酬要力争做到公开、公平,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尽量让教师达到心理平衡。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把低级需要转移到高级需要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