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物理实验课的反思与践行

                           物理实验课的反思与践行

                     吕秀菊  山东省聊城莘县舍利寺

      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实验课占着一定的比例并且实验课还关系着学生对物理这门功课的兴趣培养。同时实验课也充分表明物理学科是来自于实践的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以及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上,教师和学生往往认为物理实验课就是一个花架子,好看不好用,好看不实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能缩减实验课就缩减实验课,最好是免讲。学生遇到实验课的内容,匆匆翻过或者偶尔瞧上一两眼插图即翻过去。有的学生干脆就直接把实验课的内容用透明胶布粘上,省的不学还得来回翻它,不够耽误时间。

造成上述物理实验课尴尬局面的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物理实验在中考中虽占的分值相对比较低,甚至有的地市中考当中采用合格为零分,不及格就扣相应所差的分数,超过及格最多也就是加上四分。所以实验分数在中考当中相对而言比例太低。
其二、物理实验课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准备应用的器材,清洗所用的实验工具,还需要写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同时学生在操作时,教师费得精力要比物理文化课大得多,并且因为班额大试验效果往往打折扣。所以物理教师不喜欢上实验课。至于学生实验结果有时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与教科书上的不一致或者有些许差异,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及时所以认为出力不讨好,久而久之也就不喜欢实验课。
其三、有的物理实验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会出现误差,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所以教师认为麻烦不乐意指导物理实验课。尤其是那些游戏未反映的物理实验课教师更不愿意操作。
其四、有的学校缺乏相应的物理器材或者是物理实验室只是形同虚设根本不能从是物理实验之用,从而导致物理实验无法展开。
为了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对物理实验课的歧视和偏见,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实验课的兴趣。我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升自己以及加强引导学生。
其一、有意识强化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兴趣的培养。我在上物理课时都联系现实的例子说明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得出的结论或者是结果更容易记忆深刻。比如讲到力学部分,我给学生示范杠杆如何操作更省力同时讲到家中的压水井就是利用杠杆的原理,从而压水更省力更轻便。在降到压力一部分时,我亲在展示自己利用玻璃瓶等制作的简易气压计。在讲到光的折射部分,我在讲桌上亲自演示鱼叉叉鱼的情景……同时还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大自然物理现象的奥秘与神奇。
其二、积极学习课件制作技术和技巧,提高自身微机使用能力。以微机老师为师学习动感课件制作过程,同时积极向物理教师课件制作高手求取真经。学习和探讨围绕实验课该如何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哪些步骤更好。向学生征询意见,某节物理实验课哪个环节需要可见展示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学习的需要。同时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的为学生呈现最有价值最实效的物理课实验课的课件。
其三、积极阅读物理名师和物理教学前辈关于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物理实验课理论水平和学科修养。在阅读物理名师与物理教学前辈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积极反思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在教学时尽可能的是自己学科语言更精炼、更生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自己更明白该采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步步加深。同时在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也更清楚该如何组织(比如利用每个小组物理学科组长的示范和带头做来组织,或者利用兴趣小组的示范作用来分散到各个小组来组织……)
其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课的说课比赛,物理实验课的优秀教学能手的选拔比赛。以及充分准备和以积极心态参加县、市组织的自制教具展览,实验优质课大赛,实验优质课论文和教学成果的评选。积极参与物理同仁各级课题的申报和推进工作。
伴随着十六年物理课的教学,自己结合实际经验以及不断汲取物理名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物理实验课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先后获得了县、市、省优质课荣誉称号,2009年参与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物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于2011年末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2011主持的省级课题马上就要验收。当然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丰富和完善还有很多路要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推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8 + 22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