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激发学生情感胜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激发学生情感胜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四川省南充市 赵金凤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情感胜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形式新颖,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隆中对》、《出师表》等,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三国演义的电视电影资料,激起学生名著和历史人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孙权劝学》,教师可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在教学新课之前,将课本剧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巧设疑问,调动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唐雎的剑从何而来?他的外交方式在当今是否可取?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可大胆预测如果没有鲁庄公的话,曹刿能否取得同样的胜利?
三、利用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可将文中出现的另外几个刺客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到古代“士”这个特殊的阶层,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适当的对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抓住文眼,明确主题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文眼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要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去体会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博爱胸怀。
    七、拓展延伸,意味深长
    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好好利用的话,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无限的延伸,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孔乙己》、《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8 + 2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