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数学教学原则的探索
                                      数学教学原则的探索
                                              杨坚  湖南省怀化市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普遍适用的特征。我国教学法专家提出了许多数学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科学性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3.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5.严谨性及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循序渐进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8.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等。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原则,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有法而无定法。”虽然以上原则教学工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时代的变移,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更新,为了使数学教育更好地适应素质教学和时代的需要,我认为现在数学教育除了上述原则外还要努力执行以下原则。
一、重视过程教学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忽视知识结论所产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把学习变成反复认识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间接的、系统的数学知识。按这些知识要经历一个在已知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单靠记忆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在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沿着前人研究、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学生才会在“过程”中理解和消化知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原则
唯物辩证法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或塑造的过程。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教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以前我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如果学生不愿参与,我们教得再好也是一种低能儿。
三、要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原则
认真培养思维训练,即使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学教学自身的需要。数学是高度的抽象和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封闭的演体系。人们获取或发展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有序、适度、得法,形成科学的训练体系,从而是学生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判断性等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应激发学生的动机原则
数学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渗透、交织,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动机属非智力因素,它是驱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部动力。如有强烈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形成迫切的学习愿望,就能促使自己去克服困难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能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现象。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着眼于教师为中心。学生一切得服从教师。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真正得到激励和强化。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只有我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于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和谐、平等、融洽的情感纽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有句名言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多年来教学最失败的一点缺陷就是没有对学生兴趣动机的激发。
五、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八十、九十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面临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根本就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是产生高分低能的结果。那么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实现新课标的改革就得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是适合正确教育的发展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生观和教育观,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注意师德失范的现象。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7 + 20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