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首页  诚聘编委 期刊方阵 资源下载 期刊简介 获奖证书 投稿须知 过刊目录 期刊展示 文件下载 
滚动公告
教育教学科研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唯一投稿邮箱:jyjxky@163.com
信箱:北京市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文件下载
·教育教学科研杂志编委申请表
友情链接
         浅谈教师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教师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武威市    孙寿昌
       【摘要】针对愈来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少女”的出现,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的对策是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2、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3、加强班主任和班集体建设的工作。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关键字】未成年   教师   心理健康   道德健康  教育
纵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检视中小学种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运作方式,不难发现,尽管它们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倾向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理解,难以调教,愈来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少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与惧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下一代进行理性的审视,我认为固然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人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也常讲以“德育为首”,但是实际却存在很大矛盾。虽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很强,但就大多数学校来讲仍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怪圈(因为中考、高考制度不变)。当以分数为中心的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家庭教育的中心偏误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把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体健康这三项让家长排序,其中最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占80%以上,而其他两项不足10%。可见只顾分数不顾其他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观念下的家庭教育必然会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实际上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转”,在“唯分数”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孩子无疑成了学习的机器和完成家长愿望、满足其虚荣的工具。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更加繁重,育人,不仅仅是教他们学习新知,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品学兼有的有学之士,而这个品学兼优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来引导,来塑造。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让我们更加觉得学生的品德教育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所以,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要使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现行的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美术等众多学科中,都以不同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世界,而这一切都是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让学生受到学科知识的教育,而且能受到“处处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事事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就在身边”的感染。另外,学科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在教学中绝不会太急功近利而不顾以后效果的盲目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很多行为是与此背道而驰的,甚至有些行为完全是与孩子“一个水平”。例如,现在学校里的思想道德教育“假、大、空”问题,其作用是事与愿违,反作用远大于正作用?为什么?因为就算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学生暂时被说服了,可是它们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当学生在自己的视野或生活中发现这些是假的时候,他的思想道德可能会不升反降,“我神圣的老师都在骗人,我怎么就不能骗了呢?”。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施行你的说教时,千万不要用经不起事实检验的“大道理”来说服学生。你得考虑你的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否则,学生们不仅不受你“骗”,反而还会让你“威风扫地”,被学生所不屑。
2、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青少年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榜样。例如。深入开展“家长满意工程”、“千名教师联万家”、活动。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厚爱、帮抚贫困学生,以促进教师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矫正教师的人生坐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3、加强班主任和班集体建设的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优良的班风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准则,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激励学生。当学生与你心心相印时,再给他说明道理,他才会心服口服。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在什么样的时机中去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成为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强大力量。健康的舆论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使集体保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的积极态势。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抵制和压倒不健康舆论的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如: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力求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想方设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如:楼道墙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小标语;在校图书室设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图书角;定期在红领巾广播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节目;校园电视台播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片;宣传窗中增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定期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比赛;把优秀学生及其事迹制作成系列展板分批在校园展出,让小榜样有实实在在的亲切感、荣誉感,让欣赏者有源源不断的向往感与紧迫感。总之,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力求融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同样,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家长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会造成一个教育、引导、影响未成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注释】
①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二卷
②《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③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建平、金志明:《认清功能明确目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20日。
[3]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
[4] 李民:《“智力测验”成“弱智”学生状告区教委》,《独生子女》,2000年第7期。^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7 + 16 = 避免恶意信息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100044--30信箱
联系电话:010-52405010 传真:010-52405010 Email:jyjxky@163.com
浏览次数